avatar-avatar
Alma
last_publish_atAlma的沙龍
更新於 2024/12/22發佈於 2024/12/22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個貼近每個人內心的主題—「依附理論」。


這個重要的心理學理論能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與他人連結的方式。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特別需要安全感,有些人卻習慣保持距離?今天我們將探討四種依附類型,透過簡單的例子,幫助你認識自己的依附模式,在人際關係中更有覺察與理解。


第一種:安全型依附


安全型依附的人在成長過程中,獲得了穩定且一致的愛與支持。這讓他們能夠信任他人,也敢於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情感。


舉例1:


想像一下,小明從小和父母關係融洽,需要幫助時,父母會適時提供支持。長大後,他懂得在人際關係中給予與接受愛。當伴侶忙碌時,他會選擇理解,而不會過度焦慮或懷疑。


第二種:焦慮型依附


焦慮型依附的人對關係有較強的需求,容易擔心被忽略或遺棄。他們經常尋求確認來穩定自己的安全感。


舉例2:


B總是擔心男友不愛她,當男友回覆訊息慢了,她就會不斷猜測:「他是不是不在乎我了?」這樣的焦慮讓她容易陷入情緒起伏,無法真正放鬆。


第三種:迴避型依附


迴避型依附的人習慣與他人保持距離,認為依賴他人是種風險,會讓自己脆弱。因此,他們傾向獨立,避免過多的情感交流。


舉例3:


C從小就被要求「堅強」,導致長大後不願與他人分享內心感受。他習慣獨自面對問題,即使有伴侶,也很少表達內心真正的需求。


第四種:混亂型依附


混亂型依附通常源於矛盾或創傷的成長經驗。這類人渴望親近,但又害怕受傷,因此在關係中常常表現得忽冷忽熱。


舉例1:


D的父母在她小時候時而溫柔、時而情緒失控,讓她不知所措。長大後,她在關係中既想親近對方,又害怕被拒絕,導致關係反覆拉扯,難以穩定。


聽完這四種依附類型,你是否開始思考自己的依附模式了呢?或許你發現自己屬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還是混亂型?這些模式並沒有絕對的好壞,而是過去經歷形成的反應。重要的是:當我們覺察與意識到自己的依附類型,接受這樣的自己,並開始調整、改善,讓關係變得更健康、更和諧。


在節目的最後,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


✨「你在人際關係中最常展現哪種依附模式?這樣的模式如何影響你的親密關係、友情,甚至是與自己獨處?」

哈斯的採購人生-avatar-img
哈斯的採購人生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