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節三帖
●之一
管樂節氛圍很年輕,基本上是學生同樂會,十年前學生也回小城看我,聊當年,讓我心思起伏。
這陣子在讀歐威爾,入迷了。他的《緬甸歲月》的主人翁是英國木材商人,在緬甸跟為數不多的英國人流連於白人上流社交圈,卻格格不入、鬱鬱寡歡,憎恨自己國家代表的帝國主義。這不就是歐威爾自己嗎?在另一本書中,歐威爾回憶自己在緬甸當警察,那時他非常年輕,沒開始寫作,個性有點像台灣從前的野百合、現在的青鳥。當他離開緬甸,徹底反悔自己曾信奉與服務的一切。又幾年後,竟跑去西班牙參加內戰、反抗法西斯,他畢竟不是只會嘴砲嚷嚷去烏克蘭打仗的孫安佐!再過幾年,他寫長篇小說《緬甸歲月》,故事的時空就是他去緬甸當警察的緬北小鎮。用這方式回憶自己的青春,真是太慘酷了!
●之二
泰國友人來自泰北與緬甸交界,現在居住清邁南方兩小時車程另個鎮上,他問我滿街標語寫"small city, big change"什麼意思?我簡單解釋了我兩個故居都被政府拆掉,先變停車場圈地,將改建大樓,我問他想不想自己住的小鎮變曼谷?"No! No! No! No! No!"
曾教過兩個體育班、美術班小孩,學生聰慧,家裡富有,是包工程的黑道,沒時間顧小孩,幫小孩安排各種活動消耗時間,所以我大致猜出做工程龐大利益;政客愛大興土木,難道不是為了利益?尾大不掉,把民眾黨都搞垮,小城政客能否平安下莊?得看她有多少政治野心。
我們又路過一個賣日式烤糰子的店,門口掛著古色古香大燈籠,這小城想學經京都,卻學不來古都的內在。我回憶當年去日本的快樂,路上車少,漫步其間,處處白牆灰瓦,花木修剪得錯落有致,整片翠綠隨風掩映,好寧靜,畢竟和此間擁雜的意象全然不同。
●之三
日本友人狐疑看著路旁破馬桶,我輕描淡寫說,台灣人愛在門口擺路障是為防亂停車,我還見過破腳踏車、破凳子、缺了腳的桌子、甚至看過南屏晚鐘!!我也秀出手機裡一大堆花草照片,說有點良心的會放花盆,這些花都是我散步時在路旁拍的。我們都需要在不美的生活中尋覓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