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當下,育兒該有的選擇

大約25年前,當時我的兩個女兒在同一個小學就讀,我自己則參與志工家長社群,提供一些校園內的公益服務,因此,有較多機會和其他志工家長們互動,可能因為我的孩子在學校表現相對亮眼(不是成績、而是諸如擔任全校運動會雙語主持人之類),他們會時不時向我詢問家庭教育方向,我也記不清了當時為什麼會這樣回答他們:不要要求孩子們功課成績一定要表現優異,只要過得去就好,重要的反而是要保有求知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我還說我們家的教育,基本上的態度是「野狗理論」、「放養方式」,也就是要有自己想辦法生存的本事。

 

今天回想起來,我還蠻引以為傲自己的,當年竟然就有些許的預見能力,能夠看到當時和多年之後的社會趨勢發展,看出在學校中,如果功課成績越是優異,也就代表越順服於當下的教學和評量方式,那就會無形中失去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能在困頓中突圍求存的能力(因為成績不好,會被其他孩子的家長排擠)!

 

最近幾年,我在教育現場看到經過層層過濾篩選進入高校、大學的年輕一輩,除了少數還能保有對於知識和學問的好奇以及追求的熱情,很大一部分的學生則以學分的獲得和順利畢業為標的,對於未來的發展缺乏長遠的想像和奮鬥努力的目標,更別提具有追求遠大目標的理想和抱負。

 

就我所知,科技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人們自己與自己、自己與環境的疏離,而傳統教學方式,著重理性邏輯,更加深了我們生命的澆薄偏移;加上去年以來,AI的迅猛發展益發得讓我為當下學子的未來,絲毫不敢抱以樂觀!

哈斯的採購人生-avatar-img
哈斯的採購人生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