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 1.沒有專注力也無妨,活用散漫力吧。 坊間大多的主流都是在強調專注力,相關書籍充斥在各大通路的書架裡頭,而佐佐木先生卻反其道而行,反而直白的點出過於聚焦在專注力而產生的盲點,我蠻認同的。(這直白也讓我不免捏了把冷汗……大哥……是您太誠實,還是負責翻譯的大……太誠實?) 2.難以下嚥的罪與罰。 這本罪與罰我並沒有讀過,但佐佐木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裡面提到這本書,並且以這本書舉了非常多的例子,像是看不懂可以挑戰入門書、如果真的不喜歡也可以先擱著……真可謂應用極廣啊!搞得我好像也必須來讀讀看。 如果不喜歡嚼文字,作者也有推薦很多本相關的漫畫,也提到漫畫也是個不錯的方式。 3.個人的閱讀量不夠。 佐佐木先生有提到一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數學在國中後就不再深入學習,突然要他去讀近期的數學論點,想必是艱澀難懂的;像我先生非常喜歡中國歷史,玩遊戲都玩三國系列、日本武將系列,看書也都在看歷史相關的書籍,所以他對歷史算是熟悉也累積大量的閱讀量;至於我則是略知的程度而已,所以歷史書籍對我來說都算是艱澀難懂。 4.筆記的意義。 目前時下流行的筆記方式有紙本跟電子,也可以使用類似的APP、程式來處理,如果還會寫程式也可以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個專屬的筆記島,然而這個章節也有提到,筆記必須盡可能試著去產出概念,簡言之就是用自己的語言,去推敲出一個概要。 像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地,我在欣賞過程中也有獲得一些看法,並且產出筆記:對我們而言是常識的東西,在遙遠的古代很可能被視為是禁忌,古人們努力的求知並且代代相傳,這是一份很讓人珍視的心意。 6.報章雜誌與網路新聞的閱讀方式。 這時代的新聞取得非常方便,但真偽性則需要抱持著保留並懷疑的態度,因為撰文記者被要求高產出,那品質勢必會被壓縮;但我們小老百姓實在沒有餘力每天都一一爬文、一一過濾,所以記者出身的佐佐木先生,有分享一些立場比較中立的訊息來源網站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