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年快樂!這集想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終於有時間去電影院看的一部電影《隔壁的房間》。
沒想到是在2025年1月1日看的,正好也是家裡狗狗火化的當天。
看這部電影前,我沒有做任何資料查找,就是單純想看這部電影。片頭從一位女作家的簽書會開始,講述她在過程中陪伴了一位尋求非法安樂死的女性。女作家在陪伴過程中,也在克服對他人即將死亡的恐懼。即使她能寫出死亡相關題材的書籍,也不代表她能逃避面對死亡的議題。在這過程中她幾度崩潰,但她將這些經歷轉化為文字創作。作為作家,她承擔著思考帶來的痛苦,學習與痛相處,將這些編織成故事。最後一幕令我很感動,女作家與那位安樂死者的女兒一起躺著,雖然不是她的女兒,但她們的精神似乎是相通的。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最近家裡狗狗突然過世的事。當時我很難直接面對,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讓自己靜下來。在狗狗火化之前,我一直很害怕見到牠、看著牠的模樣。我找老師談過這件事,老師問我是否曾經有什麼未察覺的恐懼,而這次的事件又重新觸發了這份恐懼。思考幾天後,我想起小時候家裡似乎發生過暴力和流血事件,雖然具體記不清楚是什麼事,但這些暴力流血的畫面一直讓我感到害怕。沒想到這種恐懼會反覆出現,甚至在面對一個小生命時也會浮現。這其中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細節,每個部分都反映了我們原生家庭與集體意識中的問題,但這些往往都是深層且難以察覺的。最後一次觸摸狗狗時,牠的毛髮依然柔順,我心裡為牠感到欣慰,知道牠終於能擺脫肉體的限制。我對狗狗說:「去有光、溫暖、愛的地方吧,你值得更好的。」
回家後,我想獨處,就去電影院看了《隔壁的房間》。我感覺自己似乎又多克服了一些對死亡的恐懼。相比十個月前家裡養了16年的狗狗過世時,我現在更勇敢了一些。我感受到牠們給我的愛和這些日子的陪伴,祝福牠們。這集節目就到這裡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