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kyo Day 2 ✈️
日本旅行的第一天,天氣晴朗 🌞
懷著新奇與期待的心情出發,
第一次搭乘 🇯🇵 地鐵,順利準時抵達。
雖然人潮不少,但路標清晰,
顏色與字體大小恰到好處,
整體交通動線讓人感到舒適,也能保有個人空間。
📍 第一站:東京都寫真美術館
曾翻閱過 Alec Soth 的攝影集,
卻對他本人與作品理解不深,
沒想到這趟旅程的第一場展覽,
竟然就是他的作品!
他的影像,彷彿靜靜地訴說著故事,
像是「無聲勝有聲」的力量在流動。
走進展場,某些作品特別讓我停駐,思考許久……
🎞 那些讓我駐足的作品
🔹 第6件作品
一張舊沙發椅,旁邊散落著雜誌,
畫面中沒有人物,卻充滿了「曾經有人在此生活」的氣息。
🔹 第26件作品
一個洞穴裡,意外地掛著衣架,
讓人忍不住想問:
曾經有人在這裡生活嗎?這裡承載過誰的故事?
🔹 第35件作品
牆上排列著 21 張照片,裡面的人呢?
照片訴說著「曾經存在」,
但當下,他們仍然存在嗎?
🔹 第27件作品
畫面中,一位老先生在跳舞,
是獨舞?還是曾經有過舞伴?
🔹 第28件作品
人群之中,一位女子似乎正在尋找什麼,
她的神情讓我聯想到自己——
在人群中,有時很難完全融入,
因為首先得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才能真正歸屬。
🔹 第38件作品
一位穿西裝的男子坐在椅子上,神態略顯不自然,
似乎對這樣的穿著與身份感到彆扭。
這讓我反思,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
某些不適應,某些猶豫,
從過去到現在,人性的掙扎始終如此。
🔹 第51件作品
一位歐美老太太,身穿中式古裝,端坐在現代椅子上。
這畫面讓我思考:
即使我們的外表來自某個文化,
內心的思想與靈魂卻不必受限於單一身份。
服飾,是一種投射,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定義自己?」
🔹 第47件作品
書櫃與地板上堆滿書籍,
那瞬間,我想到自己在圖書館與漂書活動中,
與經典文學不期而遇的悸動——
書籍,是我永遠的精神糧食,
沒有書的世界,彷彿無法生存。
🔹 第58件作品
兩位女性正在繪製人像寫生,
畫面中的裸體模特兒是一位男性。
這與過往常見的女性模特兒有所不同,
或許,這也是時代變遷的縮影?
🔹 第53件作品
畫面中,一位生理男性塗上指甲油,
整體造型與氣質,讓我感受到他的內在可能認同為女性。
這讓我想起《小王子》裡的一句話: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楚;真正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
✨ 展覽結束後的思考
謝謝老師與朋友的交流,讓我回憶起過去——
以前在課堂上,
總是因為無法給出老師「標準的答案」,
而對自己的表達感到不自信。
然而,這次的分享有別於制式化的回答,
讓我第一次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特質。
原來,我一直以來都在用獨特的方式觀察與思考世界 😄
這次展覽,最觸動我的,
是關於 「存在與虛無」 的思考——
人終將會離開,
但 我們真正留下的是什麼?
💛 如果你喜歡這篇分享,歡迎按愛心、留言或分享
你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