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了祭祖的時節。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一個問題,我們拿現代的東西祭祀祖先,他們會滿意嗎?特別是在冰河時期的古人們,他們在缺乏農業技術的時代,到底會喜歡什麼樣的供品呢?應該說,他們特別喜歡什麼類型的食物呢?
在2024年,一篇發表在Sciences Advanves上的文章或許能替我們揭開這個謎題。該文章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詹姆士•克特斯(James C. Chatters)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近年來,該團隊不斷地在加拿大地區克洛維斯文化遺址進行有關智人食譜的調查。透過分析多處克洛維斯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與遺骸分析,該團隊發現冰河時期智人主要依靠獵捕猛獁象(Mammuthus columbi)、駝鹿(Cervus canadensis)、野牛(Bison)、其他草食動物以及採集植物果實維生,其中又以猛獁象遺骸最多。
為驗證克洛維斯人是否真的那麼熱衷狩獵猛瑪象,該團隊透過同位素分析法分析了一具名為安齊克1號(Anzick-1 )的嬰兒樣本,該樣本來自一名18個月的嬰幼兒遺骸。之所以選用該樣本,原因在於嬰幼兒主要依靠母乳成長,嬰兒骨骼內含有大量來自母體的δ13C與δ15N。也就是說,母體所攝取的食物δ13C與δ15N會與幼兒骨膠原蛋白同位素比例成正相關。因此,只要檢測骨膠原蛋白同位素組成與哪些草食動物骨骼同位素類似,就能判定嬰兒母親的主要食譜有哪些。
為此,研究團隊分析了安齊克遺址常見的野生動物骨骼樣本,包含野牛、駝鹿、猛瑪象、野馬(Equus)、大角羊(Ovis canadensis)、叉角羚(Antilocapra)等大型食草動物,以及林鼠(Neotoma)、棉尾兔(Sylvilagus)、土撥鼠(Marmota)等小型食草動物。研究團隊發現,安齊克1號的骨膠原蛋白同位素很大部分來自猛獁象,其次是鹿與野牛,證明安齊克一號的母親生前曾大量攝取來自猛獁象的肉。(註:研究團隊沒有採用大地懶和北美駱駝樣本原因在於當地缺乏這些樣本的相關數據)
為驗證克洛維斯人是否真如同其他大型掠食者般,專門以大型獵物為食。研究團隊還分析如北美獵豹(Miracinonyx inexpectata)、短面熊(Arctodus simus)、劍齒虎(Homotherium late)、灰狼(Canis lupus)、恐狼(Aenocyon dirus)等掠食者的骨膠原蛋白組成,發現與安齊克1號組成最相近的物種為劍齒虎。在冰河時期晚期,劍齒虎獵物也主要以猛獁象為主,鹿與野牛為輔。因此,這項發現側面證明了,克洛維斯人與劍齒虎等這些高級掠食者相同,有能力擊殺大型食草哺乳類。(註:作者推估克洛維斯人飲食中野馬佔比低,可能與當地野馬數量減少相關)
這項重大發現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學界的問題--猛獁象的滅絕是否與智人相關,也為我們揭開冰河時期晚期人類食譜的秘密。
圖(一)克洛維斯人肖像,感謝Ali Eminov分享
圖(二)安齊克遺址的位置、本研究使用的動物樣本(圓圈)以及主要的克洛維斯遺址(三角形)。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圖(三)空間圖顯示了Anzick-1 和區域動物群的平均動物群膠原δ13C和δ15N值。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圖(四)基於骨膠原δ13C和δ15N值的Anzick-1母體飲食模型。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圖(五) Anzick-1 母體和其他掠食者飲食(每個分類單元的飲食平均比例貢獻)使用 SIMMR 中的模型 2(10 origin model)。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編者:Rodrigo
參考資料
Chatters, J. C., Potter, B. A., & Fiedel, S. J. (2024). Mammoth featured heavily in Western Clovis diet. Science Advances, 10(49), eadr3814.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r3814
清明時節雨紛紛,又到了祭祖的時節。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好奇一個問題,我們拿現代的東西祭祀祖先,他們會滿意嗎?特別是在冰河時期的古人們,他們在缺乏農業技術的時代,到底會喜歡什麼樣的供品呢?應該說,他們特別喜歡什麼類型的食物呢?
在2024年,一篇發表在Sciences Advanves上的文章或許能替我們揭開這個謎題。該文章來自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的詹姆士•克特斯(James C. Chatters)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近年來,該團隊不斷地在加拿大地區克洛維斯文化遺址進行有關智人食譜的調查。透過分析多處克洛維斯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與遺骸分析,該團隊發現冰河時期智人主要依靠獵捕猛獁象(Mammuthus columbi)、駝鹿(Cervus canadensis)、野牛(Bison)、其他草食動物以及採集植物果實維生,其中又以猛獁象遺骸最多。
為驗證克洛維斯人是否真的那麼熱衷狩獵猛瑪象,該團隊透過同位素分析法分析了一具名為安齊克1號(Anzick-1 )的嬰兒樣本,該樣本來自一名18個月的嬰幼兒遺骸。之所以選用該樣本,原因在於嬰幼兒主要依靠母乳成長,嬰兒骨骼內含有大量來自母體的δ13C與δ15N。也就是說,母體所攝取的食物δ13C與δ15N會與幼兒骨膠原蛋白同位素比例成正相關。因此,只要檢測骨膠原蛋白同位素組成與哪些草食動物骨骼同位素類似,就能判定嬰兒母親的主要食譜有哪些。
為此,研究團隊分析了安齊克遺址常見的野生動物骨骼樣本,包含野牛、駝鹿、猛瑪象、野馬(Equus)、大角羊(Ovis canadensis)、叉角羚(Antilocapra)等大型食草動物,以及林鼠(Neotoma)、棉尾兔(Sylvilagus)、土撥鼠(Marmota)等小型食草動物。研究團隊發現,安齊克1號的骨膠原蛋白同位素很大部分來自猛獁象,其次是鹿與野牛,證明安齊克一號的母親生前曾大量攝取來自猛獁象的肉。(註:研究團隊沒有採用大地懶和北美駱駝樣本原因在於當地缺乏這些樣本的相關數據)
為驗證克洛維斯人是否真如同其他大型掠食者般,專門以大型獵物為食。研究團隊還分析如北美獵豹(Miracinonyx inexpectata)、短面熊(Arctodus simus)、劍齒虎(Homotherium late)、灰狼(Canis lupus)、恐狼(Aenocyon dirus)等掠食者的骨膠原蛋白組成,發現與安齊克1號組成最相近的物種為劍齒虎。在冰河時期晚期,劍齒虎獵物也主要以猛獁象為主,鹿與野牛為輔。因此,這項發現側面證明了,克洛維斯人與劍齒虎等這些高級掠食者相同,有能力擊殺大型食草哺乳類。(註:作者推估克洛維斯人飲食中野馬佔比低,可能與當地野馬數量減少相關)
這項重大發現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學界的問題--猛獁象的滅絕是否與智人相關,也為我們揭開冰河時期晚期人類食譜的秘密。
圖(一)克洛維斯人肖像,感謝Ali Eminov分享
圖(二)安齊克遺址的位置、本研究使用的動物樣本(圓圈)以及主要的克洛維斯遺址(三角形)。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圖(三)空間圖顯示了Anzick-1 和區域動物群的平均動物群膠原δ13C和δ15N值。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圖(四)基於骨膠原δ13C和δ15N值的Anzick-1母體飲食模型。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圖(五) Anzick-1 母體和其他掠食者飲食(每個分類單元的飲食平均比例貢獻)使用 SIMMR 中的模型 2(10 origin model)。感謝James C. Chatters團隊提供
編者:Rodrigo
參考資料
Chatters, J. C., Potter, B. A., & Fiedel, S. J. (2024). Mammoth featured heavily in Western Clovis diet. Science Advances, 10(49), eadr3814.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r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