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穿著簡約俐落黑色西裝大衣,點綴上金色筆觸,象徵琳琳於演藝生涯後期畫出光輝一筆。事實上,跟金色相伴的還有不易察覺的墨色筆觸,一生情濃傾灑於畫中,但能發光的不過是其中一兩筆。區嘉雯穿著黑色綢緞光澤晚禮服 ,優雅而隆重 ,展現不過分高調的光芒。搭配贊助商提供的多層鑽石choker項鏈,如一位貴婦。(如果是頸部更加細長的女性,佩戴choker會有如天鵝般高貴美麗的視覺效果😉)
欣賞服裝,除衣料、剪裁、配色這些基本元素之外,更主要是看設計中所透射出的社會意義。我並非從業者,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在衣料、剪裁等技術細節。對我而言,設計者能夠從文化和社會背景中汲取靈感、加以運用,才算真正帶出另一個層有用的價值(建築和工業設計是同樣道理)。
衣著可傳遞出許多內容。例如,1970年代李琳琳曾描繪她的東京街頭見聞:「女孩所著服裝,多是平價衣料,但剪裁有一定基本質素」。她所見到的其實是當時日本的經濟運作方式:材料是工廠貨色(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但製作有藝匠,工人訓練有素。
假如今昔對比? 昭和年代的日本街頭衣著,款式多姿多采; 近年的日本,就不是了... 證明衣著能夠反射社會環境變遷。
🌸 春日降臨 萬物復甦?
最近兩年,「日本復甦」吸引不少投資客和金融業者,許多人正從香港遷往東京。沉寂三十年之後,日本是否真的新綠萌動,即將迎來又一春?可以觀察,但又未必只看衣著, 其中一個見微知著的角度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