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 #清萊府 的長頸族村落,可能是我泰北之行眾多行程中,最抑鬱的景點。
長頸族原為緬甸的少數民族,二十世紀初因戰爭遷徙至泰國北部。這民族的女性從五歲起就在脖子上放置銅圈,隨著年紀增長,銅圈也逐步加長,直到五、六十歲止。
之所以要放置銅圈,有多種說法。一說是脖子越長越美觀;另一說是為了求自保 -- 早年長頸族的男子外出狩獵,婦孺老弱留在家中。野獸經常出沒傷人,咬嚙之處通常是脖頸,因此女子在頸上套上金屬圈,免遭惡獸的狼吻。
套在頸上的項圈除了年紀更迭時替換,一生只有出生、結婚、死亡時才會拆下。頸圈重達五公斤,長年配戴,抑制肩胛骨生長,頸子的比例增大,脖子看起來既細又長。長頸族女子身高極矮,約莫也與日積月累的重壓有關。
長頸族村落幾乎不見男性,白日僅見女性靠種植棉花、販售紡布、編織手工藝維生。遊客雖眾,購買商品者少,向遊客收取拍照小費(泰銖$20/次)成了她們主要的收入。
稚氣未脫小女孩脖子上的銅環十分亮晶,安靜地坐在姊姊和媽媽身邊。她們也許與母執輩相同,鎮日在簡陋的草屋裡辛勤地織布機,時時裝出笑臉與觀光客合影,在村落裡認命地終其一生。
離開長頸族村落,即便陽光朗朗,我的心情陰雲遍布。
造訪 #清萊府 的長頸族村落,可能是我泰北之行眾多行程中,最抑鬱的景點。
長頸族原為緬甸的少數民族,二十世紀初因戰爭遷徙至泰國北部。這民族的女性從五歲起就在脖子上放置銅圈,隨著年紀增長,銅圈也逐步加長,直到五、六十歲止。
之所以要放置銅圈,有多種說法。一說是脖子越長越美觀;另一說是為了求自保 -- 早年長頸族的男子外出狩獵,婦孺老弱留在家中。野獸經常出沒傷人,咬嚙之處通常是脖頸,因此女子在頸上套上金屬圈,免遭惡獸的狼吻。
套在頸上的項圈除了年紀更迭時替換,一生只有出生、結婚、死亡時才會拆下。頸圈重達五公斤,長年配戴,抑制肩胛骨生長,頸子的比例增大,脖子看起來既細又長。長頸族女子身高極矮,約莫也與日積月累的重壓有關。
長頸族村落幾乎不見男性,白日僅見女性靠種植棉花、販售紡布、編織手工藝維生。遊客雖眾,購買商品者少,向遊客收取拍照小費(泰銖$20/次)成了她們主要的收入。
稚氣未脫小女孩脖子上的銅環十分亮晶,安靜地坐在姊姊和媽媽身邊。她們也許與母執輩相同,鎮日在簡陋的草屋裡辛勤地織布機,時時裝出笑臉與觀光客合影,在村落裡認命地終其一生。
離開長頸族村落,即便陽光朗朗,我的心情陰雲遍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