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札記
avatar-avatar
晶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2006年移居瑞士,是我生平第一次搭飛機,一住就是五年。五年後再次搭飛機,是去新加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完全沒有規劃的出國遊玩,全靠在地朋友安排吃喝玩樂。我記得拖著行李箱,第一頓吃了海南雞飯,最後一頓是教會聚會後在教會吃的椰漿飯,記憶中沒吃肉骨茶,其他吃過什麼也記不清了。

第一次自己規劃旅遊行程,是多年後的維也納之旅。那回吃什麼、去哪裡,都清清楚楚。

當年看蔡瀾的《世界名饌錄》,我還沒去過馬賽、西班牙、東京⋯後來雖然去了,卻沒有好好規劃,錯過了一些美食。最近又重讀這本書,忽然很想再把那些國家都跑一遍,包括新加坡。

看著美食家寫的東西,他們真的是吃遍世界。而且不只會吃,還詳盡記錄了食材的處理過程⋯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裡有一篇燒鴨,寫到如何掰開鴨嘴、硬塞飼料,在短時間內大量餵食⋯那就是有名的北京填鴨。

蔡瀾在《世界名饌錄》裡寫了龜湯,詳細描述處理過程——砍頭、放血、下鍋、剝殼取肉⋯讓人清楚感受到處理食材的方式。

看到這篇,我想起當年在香港某甜點店吃龜苓膏的場景,老闆娘正跟一隻小烏龜玩耍、講話,像是在對待自己的寵物。我問她,龜苓膏裡面真的有烏龜嗎?她說:「是的,我們不能說謊,會坐牢的。」這番話我記得很清楚。吃到一半的龜苓膏,似乎也失去了滋味。

每次讀到這些章節,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我愛吃,甚至自認是個饕餮客,但面對某些食材,我卻始終無法坦然接受。

每次看這種美食相關的書,總會想,美食家除了會吃,是否也得很敢吃?

他們的生命是有寬度的。他們透過食物理解文化,到處品嘗,也寫下豐富的心得。

看過美食家對某道菜的描寫,自己再去嘗時,彷彿透過那一道菜,與他們相遇了。

梁實秋說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我卻想說饕餮客也可以是美食者~

Claydee-avatar-img
Claydee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晶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c
src
src
src
src
src

2006年移居瑞士,是我生平第一次搭飛機,一住就是五年。五年後再次搭飛機,是去新加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完全沒有規劃的出國遊玩,全靠在地朋友安排吃喝玩樂。我記得拖著行李箱,第一頓吃了海南雞飯,最後一頓是教會聚會後在教會吃的椰漿飯,記憶中沒吃肉骨茶,其他吃過什麼也記不清了。

第一次自己規劃旅遊行程,是多年後的維也納之旅。那回吃什麼、去哪裡,都清清楚楚。

當年看蔡瀾的《世界名饌錄》,我還沒去過馬賽、西班牙、東京⋯後來雖然去了,卻沒有好好規劃,錯過了一些美食。最近又重讀這本書,忽然很想再把那些國家都跑一遍,包括新加坡。

看著美食家寫的東西,他們真的是吃遍世界。而且不只會吃,還詳盡記錄了食材的處理過程⋯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裡有一篇燒鴨,寫到如何掰開鴨嘴、硬塞飼料,在短時間內大量餵食⋯那就是有名的北京填鴨。

蔡瀾在《世界名饌錄》裡寫了龜湯,詳細描述處理過程——砍頭、放血、下鍋、剝殼取肉⋯讓人清楚感受到處理食材的方式。

看到這篇,我想起當年在香港某甜點店吃龜苓膏的場景,老闆娘正跟一隻小烏龜玩耍、講話,像是在對待自己的寵物。我問她,龜苓膏裡面真的有烏龜嗎?她說:「是的,我們不能說謊,會坐牢的。」這番話我記得很清楚。吃到一半的龜苓膏,似乎也失去了滋味。

每次讀到這些章節,心裡總是五味雜陳。我愛吃,甚至自認是個饕餮客,但面對某些食材,我卻始終無法坦然接受。

每次看這種美食相關的書,總會想,美食家除了會吃,是否也得很敢吃?

他們的生命是有寬度的。他們透過食物理解文化,到處品嘗,也寫下豐富的心得。

看過美食家對某道菜的描寫,自己再去嘗時,彷彿透過那一道菜,與他們相遇了。

梁實秋說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我卻想說饕餮客也可以是美食者~

Claydee-avatar-img
Claydee和其他 2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