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是突然變這樣的。
一開始只是情緒太多、太重,像壞天氣連著幾十天不放過你,空氣都發霉了。


那時候我還會嘗試理解,去拆解每一層難過,問自己:「為什麼這句話讓我這麼刺痛?為什麼他們的眼神像利刃?」

但慢慢的,我發現這樣想,只會讓痛更深。


情緒是一種會自我繁殖的怪物,你越是細看,它就越多。
我不是想當個冷漠的人,而是如果不這麼做,我會崩潰。


所以我開始關掉某些開關。
先是同理心,我告訴自己:「他們的痛苦與我無關。」
再來是期待,我說:「別人本來就不該理解我。」
最後是對美好的感受,我想:「感動?那只是脆弱的包裝紙,裡面全是空的。」



我很清楚,這樣下去我會變成某種東西,不太像「人」。

但你知道嗎,這樣活著真的比較輕。

至少在表面上。


情緒的聲音變小了,夜晚安靜多了。

可代價是什麼?我好像看什麼都像在看電視,像不是真正活著。


有時我會懷疑,我是不是已經喪失了重新感受的能力?
但下一秒,我又會想,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沒有人能再傷害我,因為我已經不需要任何東西了。

也不再期待愛。
我把自己放在玻璃罐裡,空氣不流動,但也不會有刀子飛進來。


我知道那不是治癒。
我只是切掉了受傷的神經。

痛還在,只是不響了。


有時候我會懷念那個會為一句話掉眼淚的自己。
可那個自己,在活下來與活出意義之間,只能選一個。

而我選了活下來。




《觀察者》


人物特質
高度敏感、思考過度、情緒易放大。


核心困境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中,無法承受情感重量。


防衛策略
為減輕痛苦,逐步切斷情感連結與人性感受。


狀態轉變
從痛苦敏感者轉為情感隔離者,獲得「表面穩定」但內在空虛。


深層代價
雖不再被傷害,但也失去了愛、期待與真正的感受能力。


內在矛盾
理性選擇切斷感受以「活下來」,但情感上仍懷念曾經的自己。






※本篇為人格體驗模擬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不是突然變這樣的。
一開始只是情緒太多、太重,像壞天氣連著幾十天不放過你,空氣都發霉了。


那時候我還會嘗試理解,去拆解每一層難過,問自己:「為什麼這句話讓我這麼刺痛?為什麼他們的眼神像利刃?」

但慢慢的,我發現這樣想,只會讓痛更深。


情緒是一種會自我繁殖的怪物,你越是細看,它就越多。
我不是想當個冷漠的人,而是如果不這麼做,我會崩潰。


所以我開始關掉某些開關。
先是同理心,我告訴自己:「他們的痛苦與我無關。」
再來是期待,我說:「別人本來就不該理解我。」
最後是對美好的感受,我想:「感動?那只是脆弱的包裝紙,裡面全是空的。」



我很清楚,這樣下去我會變成某種東西,不太像「人」。

但你知道嗎,這樣活著真的比較輕。

至少在表面上。


情緒的聲音變小了,夜晚安靜多了。

可代價是什麼?我好像看什麼都像在看電視,像不是真正活著。


有時我會懷疑,我是不是已經喪失了重新感受的能力?
但下一秒,我又會想,也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沒有人能再傷害我,因為我已經不需要任何東西了。

也不再期待愛。
我把自己放在玻璃罐裡,空氣不流動,但也不會有刀子飛進來。


我知道那不是治癒。
我只是切掉了受傷的神經。

痛還在,只是不響了。


有時候我會懷念那個會為一句話掉眼淚的自己。
可那個自己,在活下來與活出意義之間,只能選一個。

而我選了活下來。




《觀察者》


人物特質
高度敏感、思考過度、情緒易放大。


核心困境
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中,無法承受情感重量。


防衛策略
為減輕痛苦,逐步切斷情感連結與人性感受。


狀態轉變
從痛苦敏感者轉為情感隔離者,獲得「表面穩定」但內在空虛。


深層代價
雖不再被傷害,但也失去了愛、期待與真正的感受能力。


內在矛盾
理性選擇切斷感受以「活下來」,但情感上仍懷念曾經的自己。






※本篇為人格體驗模擬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