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法院來電,原本以為結案的鑑定案,法官親自說還需要補充說明。
那一刻我腦袋整個當機,因為在我心中,法官是那種超級有權威感、嚴肅又不可冒犯的角色。結果講到後來,我竟然直接凍住,連心中想問的問題都沒問出口。
事後才懊惱地發現:我其實可以多問清楚一點的。
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回來跟老闆討論。
我當時的反應是:「趕快把報告寫出來給老闆看!」
所以花了一整天時間在處理。
結果下午一討論,老闆直接點破:
「你只想了what要做什麼,但我其實要你想的是how該怎麼做,而why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我當場愣住,原來我跳錯順序了。
連how都沒搞清楚,就急著動手,根本是白做工。
反思這件事,我其實吃了知識不足的大虧。
自己不是會計本科出身,背景知識真的差很多,下班後也沒有額外補足,導致整件事根基不穩。雖然我今天進入心流、沒有逃避,但心裡還是很複雜——努力了一天,結果方向錯了。
這次的學習是:
✅ 行動前,先問自己:How 該怎麼處理?
✅ 然後思考:Why 我要這樣做?
✅ 再帶著想法與老闆討論,而不是帶著「一堆沒搞清楚的問題」去求解。
這樣的過程雖然不舒服,但我知道,每次不舒服之後的反思,都讓我更靠近成熟一點點。
今天接到法院來電,原本以為結案的鑑定案,法官親自說還需要補充說明。
那一刻我腦袋整個當機,因為在我心中,法官是那種超級有權威感、嚴肅又不可冒犯的角色。結果講到後來,我竟然直接凍住,連心中想問的問題都沒問出口。
事後才懊惱地發現:我其實可以多問清楚一點的。
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回來跟老闆討論。
我當時的反應是:「趕快把報告寫出來給老闆看!」
所以花了一整天時間在處理。
結果下午一討論,老闆直接點破:
「你只想了what要做什麼,但我其實要你想的是how該怎麼做,而why我們可以一起討論。」
我當場愣住,原來我跳錯順序了。
連how都沒搞清楚,就急著動手,根本是白做工。
反思這件事,我其實吃了知識不足的大虧。
自己不是會計本科出身,背景知識真的差很多,下班後也沒有額外補足,導致整件事根基不穩。雖然我今天進入心流、沒有逃避,但心裡還是很複雜——努力了一天,結果方向錯了。
這次的學習是:
✅ 行動前,先問自己:How 該怎麼處理?
✅ 然後思考:Why 我要這樣做?
✅ 再帶著想法與老闆討論,而不是帶著「一堆沒搞清楚的問題」去求解。
這樣的過程雖然不舒服,但我知道,每次不舒服之後的反思,都讓我更靠近成熟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