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Lesbos 島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和女友聊到她在馬來西亞,小時候的飲食記憶,我也因此想起自己在高中時,曾寫過和飲食文化身份認同有關的小論文。

回頭看當時的想法很有趣,因為從小在新竹長大,但父母都不是新竹人,相對於其他“純”新竹人的同儕,我會意識到自己和父母來自的城市的關聯,而感覺這點是特別的,在寫作自己的生命經歷、研究題材時,朝著這個方向想去了解更多,好像在回應某種身份認同。

然而來到大學,在新竹讀書的我,相對於來自外縣市,從未在新竹生活過的同儕,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新竹人”的身份。人們會想了解我的新竹生活經驗,哪裡有好吃好玩的,他們認為我是有過這些體驗的人。也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我開始感受到一種“我應該了解新竹”的想法,學習到在這點和其他人不同、我是這樣被看待的,因此而感受到這個身份認同。

馬來西亞女友也說,自己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大馬社會中因為多元族群共存,她小時候感受到的與他人不同的身份認同,是“華人”的身份;而來到台灣後,因為自介必須反覆提及的自己來自馬來西亞,以及體驗到文化上的差異,進而開始思考自己的馬來西亞認同。

在相似的生命經驗觀察中,我們發現所謂身份認同有時候,是來自對於和身邊的人有所不同,才會發現和強化的一種認知和感受,是很有意思的一點。

CLZ-avatar-img
CLZ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Lesbos 島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和女友聊到她在馬來西亞,小時候的飲食記憶,我也因此想起自己在高中時,曾寫過和飲食文化身份認同有關的小論文。

回頭看當時的想法很有趣,因為從小在新竹長大,但父母都不是新竹人,相對於其他“純”新竹人的同儕,我會意識到自己和父母來自的城市的關聯,而感覺這點是特別的,在寫作自己的生命經歷、研究題材時,朝著這個方向想去了解更多,好像在回應某種身份認同。

然而來到大學,在新竹讀書的我,相對於來自外縣市,從未在新竹生活過的同儕,我開始意識到自己“新竹人”的身份。人們會想了解我的新竹生活經驗,哪裡有好吃好玩的,他們認為我是有過這些體驗的人。也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我開始感受到一種“我應該了解新竹”的想法,學習到在這點和其他人不同、我是這樣被看待的,因此而感受到這個身份認同。

馬來西亞女友也說,自己有過類似的經驗,在大馬社會中因為多元族群共存,她小時候感受到的與他人不同的身份認同,是“華人”的身份;而來到台灣後,因為自介必須反覆提及的自己來自馬來西亞,以及體驗到文化上的差異,進而開始思考自己的馬來西亞認同。

在相似的生命經驗觀察中,我們發現所謂身份認同有時候,是來自對於和身邊的人有所不同,才會發現和強化的一種認知和感受,是很有意思的一點。

CLZ-avatar-img
CLZ和其他 3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