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ine 寫在這裡
方格精選
avatar-avatar
Celine 寫在這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c
src
src
src

在大稻埕散步時,發現「西寧北路29、31號」店屋歷史建築,建物興建於1936年(昭和11年),落成後成為「嘉南商行」的所在,為日據時期臺人經商的代表案例。


經過歲月流逝,一度也是有鐵皮加蓋,後代屋主向台北市政府申請為歷史性建物,也自行修復慢慢還回房子的原貌。


屋主的後代剛好在幫中研院的研究人員導覽,我得以趁機進入參觀,入口居然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得從後巷才能上樓,ㄇ字型設計好漂亮!


手繪的原始設計圖仍然保存完好,還有一些生活痕跡的用物,防盜門、木梯、櫥櫃、書櫃、紅眠床....都被妥善地保留了下來,我沒有特別拍照,反倒是很認真地聽了好多的歷史人情故事,覺得這是那種寫滿文字的展覽方式所沒有的感受。


還是第一次看到,古時候有錢人才能睡的枕頭,但據說一般庶民都是用清酒瓶裝水來睡,比較涼快啦~

我是小樂樂-avatar-img
我是小樂樂和其他 3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方格精選
avatar-avatar
Celine 寫在這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c
src
src
src

在大稻埕散步時,發現「西寧北路29、31號」店屋歷史建築,建物興建於1936年(昭和11年),落成後成為「嘉南商行」的所在,為日據時期臺人經商的代表案例。


經過歲月流逝,一度也是有鐵皮加蓋,後代屋主向台北市政府申請為歷史性建物,也自行修復慢慢還回房子的原貌。


屋主的後代剛好在幫中研院的研究人員導覽,我得以趁機進入參觀,入口居然不是在大街上,而是得從後巷才能上樓,ㄇ字型設計好漂亮!


手繪的原始設計圖仍然保存完好,還有一些生活痕跡的用物,防盜門、木梯、櫥櫃、書櫃、紅眠床....都被妥善地保留了下來,我沒有特別拍照,反倒是很認真地聽了好多的歷史人情故事,覺得這是那種寫滿文字的展覽方式所沒有的感受。


還是第一次看到,古時候有錢人才能睡的枕頭,但據說一般庶民都是用清酒瓶裝水來睡,比較涼快啦~

我是小樂樂-avatar-img
我是小樂樂和其他 31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