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嘉女的事吵得沸沸揚揚,從運動會開始至小鹿行動,再到現在的運動服爭議和降低成績標準,我都有在關注。
我不是嘉女學生,但也是在地名女校讀了三年高中的人。我們學校只有音樂班有男生,全校的男生加起來只有五個左右,說來好笑,我讀了三年,音樂班教室就在我們班樓下,但我看到那些男生的次數應該沒超過十次。
當初會選擇讀這間學校的原因只是因為是地方第一志願,再加上離家近,位於市中心,就果斷選擇就讀了。我們學校的成績標準沒有嘉女高,但還是有穿著制服走在路上被阿公比讚的經驗(?
今年六月才剛從學校畢業,平時要是有學妹來問我要不要讀女校,我都會跟她們說,選擇讀女校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如果是以升學為目標,絕對推薦。
讀了女校,我的視野和心態都更加的開闊。以下為了方便,會稱我的母校為「海馬學校」,因為我們的吉祥物是,呃,海馬迴。
1.在女校裡,我們不是「第二性」
這是我讀了三年女校,最大的體悟和感謝,因為全校幾乎都是女性,不會有人告訴我「女性」該怎麼樣「女性」。
我國中是讀私校,經常聽到「女生去讀文科專業」、「理工男」等詞語,但在海馬學校,我三年內完全沒聽過這些話,理組班比文組班更多是常態,在選組時學校也會輔導我們走自己最想或擅長的路。沒有老師會以「女生數理差一點沒關係」去阻擋我們可以走的路,而不是退一步。
(特別想嘴一下,嘉女這次說要「收男生提高數理」,結果男生成績錄取標準比女生最低錄取標準低很多,那這個用意是?)
在領導、學生自治、幹部、模範生等方面,也都是由女性擔當,我們有機會學習站在社會普遍認為「男性該站的位置」,在女校內,我們能不受限擁有各種身份,而不是淪為陪襯。
換個方式解釋,女性在醫院穿著白袍,衣服上面都繡大大的「醫師」了,還是經常被叫小姐或護理師,更甚不被患者重視的情況到現在還是常態,而在一個全女環境,我們不會有這些本就不必要的困擾。
大家都形容學校是個小型社會,那在女校裡,我們的身份不會是××夫人,而是能正常擁有自己名字和身份的女性。
2.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凝視
在女校,女性可以做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佛洛伊德的妓女-聖女二元論應該很常見,但還是簡單說一下。社會對待女性常以妓女/聖女兩個極端的形象來進行二元分類。
妓女的性行為用來服侍男性的性慾,性感,放蕩,不值得尊敬/聖女則是「乾淨」,沒有性慾,性行為是用來生小孩,當作母親和妻子
簡單來講,女性不能同時「值得尊敬又有性慾」
在女校裡,不會有人在跑步時盯著妳的胸部,想穿露膚度高的衣服時不會被說不檢點、騷等等。能自信走性感風,穿著露肩露腰衣服,大方談論自己的性慾和身體。
(超好笑我被男性朋友說過騷,他解釋一直把騷當成誇獎漂亮的詞。看我發脾氣後就保證以後只對羊肉說這個字了(?))
學校裡很多走出自己風格的女性,短頭髮、酷兒文化等等,不管是像我這種喜歡穿裙子粉紅色的girly girl ,還是打破刻板印象的朋友們,又或者非二元性別,不以男性定義的眼光看待自己身體。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在校期間認識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風格,理解不被主流社會接納的想法,短短三年,因為在一個不被父權社會囚制住的地方唸書,開拓了更大的眼界。
3.一種不知道為什麼都有的誇誇文化
和其他女校同學交流時,意外發現的一個現象。
為什麼女校的大家都超愛誇誇?然後就是我愛爆這個現象了。
在讀女校之前,經常聽到大家說女生常常勾心鬥角,心機很重,女校很可怕等。
結果讀了三年女校,心得就是大家非常團結,彼此互相扶持,不管做什麼都誇下去就對了。小至班級,大至整個學校,你想做什麼,大家都誇下去,我看到了各種女性之間的互相包容與扶持。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論是音樂課的才藝表演,還是學校的模範生競選表演,就算沒發揮好,不是自己的專長,大家還是會為了你的努力和勇氣而鼓掌,並且一起活躍氣氛,給予支持。
讀了女校,真的讓我自信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讀海馬學校三年的最大心得,當然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成長可以講。讀女校有好處有壞處,但對我來說,這絕對是青春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經驗
最後分享一個我是什麼時候突然感覺到「讀女校真好」呢?
每次上廁所時都會看到前面貼這個手寫標語開頭是「親愛的小公主們:」,再開始寫提醒事項XD
在這裡,大家都是小公主。
最近嘉女的事吵得沸沸揚揚,從運動會開始至小鹿行動,再到現在的運動服爭議和降低成績標準,我都有在關注。
我不是嘉女學生,但也是在地名女校讀了三年高中的人。我們學校只有音樂班有男生,全校的男生加起來只有五個左右,說來好笑,我讀了三年,音樂班教室就在我們班樓下,但我看到那些男生的次數應該沒超過十次。
當初會選擇讀這間學校的原因只是因為是地方第一志願,再加上離家近,位於市中心,就果斷選擇就讀了。我們學校的成績標準沒有嘉女高,但還是有穿著制服走在路上被阿公比讚的經驗(?
今年六月才剛從學校畢業,平時要是有學妹來問我要不要讀女校,我都會跟她們說,選擇讀女校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之一,如果是以升學為目標,絕對推薦。
讀了女校,我的視野和心態都更加的開闊。以下為了方便,會稱我的母校為「海馬學校」,因為我們的吉祥物是,呃,海馬迴。
1.在女校裡,我們不是「第二性」
這是我讀了三年女校,最大的體悟和感謝,因為全校幾乎都是女性,不會有人告訴我「女性」該怎麼樣「女性」。
我國中是讀私校,經常聽到「女生去讀文科專業」、「理工男」等詞語,但在海馬學校,我三年內完全沒聽過這些話,理組班比文組班更多是常態,在選組時學校也會輔導我們走自己最想或擅長的路。沒有老師會以「女生數理差一點沒關係」去阻擋我們可以走的路,而不是退一步。
(特別想嘴一下,嘉女這次說要「收男生提高數理」,結果男生成績錄取標準比女生最低錄取標準低很多,那這個用意是?)
在領導、學生自治、幹部、模範生等方面,也都是由女性擔當,我們有機會學習站在社會普遍認為「男性該站的位置」,在女校內,我們能不受限擁有各種身份,而不是淪為陪襯。
換個方式解釋,女性在醫院穿著白袍,衣服上面都繡大大的「醫師」了,還是經常被叫小姐或護理師,更甚不被患者重視的情況到現在還是常態,而在一個全女環境,我們不會有這些本就不必要的困擾。
大家都形容學校是個小型社會,那在女校裡,我們的身份不會是××夫人,而是能正常擁有自己名字和身份的女性。
2.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凝視
在女校,女性可以做自己最真實的樣子。
佛洛伊德的妓女-聖女二元論應該很常見,但還是簡單說一下。社會對待女性常以妓女/聖女兩個極端的形象來進行二元分類。
妓女的性行為用來服侍男性的性慾,性感,放蕩,不值得尊敬/聖女則是「乾淨」,沒有性慾,性行為是用來生小孩,當作母親和妻子
簡單來講,女性不能同時「值得尊敬又有性慾」
在女校裡,不會有人在跑步時盯著妳的胸部,想穿露膚度高的衣服時不會被說不檢點、騷等等。能自信走性感風,穿著露肩露腰衣服,大方談論自己的性慾和身體。
(超好笑我被男性朋友說過騷,他解釋一直把騷當成誇獎漂亮的詞。看我發脾氣後就保證以後只對羊肉說這個字了(?))
學校裡很多走出自己風格的女性,短頭髮、酷兒文化等等,不管是像我這種喜歡穿裙子粉紅色的girly girl ,還是打破刻板印象的朋友們,又或者非二元性別,不以男性定義的眼光看待自己身體。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在校期間認識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和風格,理解不被主流社會接納的想法,短短三年,因為在一個不被父權社會囚制住的地方唸書,開拓了更大的眼界。
3.一種不知道為什麼都有的誇誇文化
和其他女校同學交流時,意外發現的一個現象。
為什麼女校的大家都超愛誇誇?然後就是我愛爆這個現象了。
在讀女校之前,經常聽到大家說女生常常勾心鬥角,心機很重,女校很可怕等。
結果讀了三年女校,心得就是大家非常團結,彼此互相扶持,不管做什麼都誇下去就對了。小至班級,大至整個學校,你想做什麼,大家都誇下去,我看到了各種女性之間的互相包容與扶持。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論是音樂課的才藝表演,還是學校的模範生競選表演,就算沒發揮好,不是自己的專長,大家還是會為了你的努力和勇氣而鼓掌,並且一起活躍氣氛,給予支持。
讀了女校,真的讓我自信了很多。
以上就是我讀海馬學校三年的最大心得,當然還有更多大大小小的成長可以講。讀女校有好處有壞處,但對我來說,這絕對是青春成長中非常重要的經驗
最後分享一個我是什麼時候突然感覺到「讀女校真好」呢?
每次上廁所時都會看到前面貼這個手寫標語開頭是「親愛的小公主們:」,再開始寫提醒事項XD
在這裡,大家都是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