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股市每天有新高、利率每天有預測、網路上滿是「投資秘訣」,但真實情況是──越來越多人對自己的財務反而感到不確定。
這正是「與錢好好相處」這個單元存在的原因。
這不是為了推銷任何標的,不是喊多喊空的市場觀察,也不是財務自由口號收割站。
我們要 理解自己在哪個人生階段、需要什麼樣的資金配置。
過去的建議,今天可能不適用?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很多人開始反思一件事:
那些看似穩定的制度與建議,其實是在特定時代條件下成立的。
曾經被奉為圭臬的「長期持有股票」、「買房抗通膨」、「市場會修正自己」等等建議,到了2025年這個充滿升息、通縮焦慮、地緣政治與AI資本輪動的年代,很多已經不再適用。
我們不能再依賴舊時代的模版過日子,這不代表要悲觀,而是你要開始擁有自己的思考系統。
這是一套以美國制度為主體的架構,但你在哪裡都能用得上
這個系列主要以美國的投資制度與商品為基礎──因為這裡的產品設計、帳戶分工、稅務邏輯,對全世界市場都產生深遠影響。
與錢好好相處,不是要你成為分析師,而是要你能在面對財務選擇時,有自己的標準。
不跟風、不害怕,也不過度期待。
這就是我們這一單元的起點。
用聽的也可以喔
2025年,我們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股市每天有新高、利率每天有預測、網路上滿是「投資秘訣」,但真實情況是──越來越多人對自己的財務反而感到不確定。
這正是「與錢好好相處」這個單元存在的原因。
這不是為了推銷任何標的,不是喊多喊空的市場觀察,也不是財務自由口號收割站。
我們要 理解自己在哪個人生階段、需要什麼樣的資金配置。
過去的建議,今天可能不適用?
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很多人開始反思一件事:
那些看似穩定的制度與建議,其實是在特定時代條件下成立的。
曾經被奉為圭臬的「長期持有股票」、「買房抗通膨」、「市場會修正自己」等等建議,到了2025年這個充滿升息、通縮焦慮、地緣政治與AI資本輪動的年代,很多已經不再適用。
我們不能再依賴舊時代的模版過日子,這不代表要悲觀,而是你要開始擁有自己的思考系統。
這是一套以美國制度為主體的架構,但你在哪裡都能用得上
這個系列主要以美國的投資制度與商品為基礎──因為這裡的產品設計、帳戶分工、稅務邏輯,對全世界市場都產生深遠影響。
與錢好好相處,不是要你成為分析師,而是要你能在面對財務選擇時,有自己的標準。
不跟風、不害怕,也不過度期待。
這就是我們這一單元的起點。
用聽的也可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