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宥影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potlight,2015)

.

.

 本片可能是關於「新聞報導/記者」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最打動我都一部;可能也是影集【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2012-2014)之外,我所看過的相關題材的作品裡,我認為最棒的一部。

.

 電影講述一個調查記者小組,如何一步步地對多起神父性侵兒童案進行抽絲剝繭,最終揭發了波士頓二十年來、超過70名神職人員涉案、多達五百名受害者的大型宗教性醜聞。

 全片沒有什麼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什麼具強大魅力的角色,或讓人咬牙切齒的反派;甚至也沒有華麗絕美的視覺風格,或扣人心弦的配樂。

 如此樸素無華、平鋪直敘,但導演湯瑪士·麥卡錫(Tom McCarthy)卻用本片證明了,哪怕不用強烈的情緒渲染或凸出的美學設計,只要找到一個真正重要的好故事,並平穩、真誠地把這故事說好,電影一樣可以很優秀、很有重量!

 因此,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報紙一張張被印出來、分送出去,而隔天一通通受害者的電話打進編輯部時,即使沒有刻意煽情,我還是會熱淚盈眶,還是會單純因「被掩蓋的惡性與冤情,終於重見天日」而情緒激動不已。

.

.

 值得一提的,首先是人物的呈現。

 片中,我們幾乎不知道這群記者的前史,對他們以前做什麼、為何要當記者,幾乎都一無所知;頂多能看出小組內成員的某些性格特色——

 編輯羅比(米高·基頓 飾)冷靜、城府深,是為報導的大方向出謀劃策的角色;記者麥可(馬克·盧法洛 飾)是比較急躁的行動派,專門外出跑機構、找資料;莎夏(瑞秋·麥亞當斯 飾)細心而體貼,負責檢索歷史檔案和採訪受害人;新任主編馬帝(李佛·薛伯 飾)則是坐鎮高層、起到穩定軍心的功用。

 雖然偶爾可以看到,成員們在報導怎麼發表、何時發表上,會有些微意見不同;但全片幾乎沒什麼很張狂的人物衝突或情感爆發。每個人都是很克制而內斂的。

 與此同時,沉穩謹慎卻又不代表他們冷血麻木。真正讓人動容的是,在他們合作進行調查、不遺餘力挖掘案情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身為記者的使命感和正義感,都對「真相」有著不可動搖的執著。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原來他們的內斂與理性,其實也都來自於自己的新聞志業。為了報導,你得懂得團隊合作;為了獲得資訊,你得言行夠成熟;為了對抗龐大的不公,你得深思熟慮。

 因此,本片的群戲,張力當然比不過【新聞急先鋒】那種各個都是演說家的火爆場面;但你是真能從記者那份探尋真相的孜孜矻矻、勤奮不懈中,感受到某種質樸的偉大的~

.

 另一個也十分觸動我的情節,是這群記者無論到各方律師、受害者,甚至是加害者那方去採訪、收集資料時,他們都不斷被問同一個問題:

 這事發生這麼久了,怎麼現在才來?你們以前幹嘛去了?

 就主角方而言,這些苛責似乎不太合理;尤其片中記者們自己確實也很自責。

 然而放下歸責問題,片中人們的這些質問,其實也反襯了「記者/新聞業」無可取代的重要性——當整個社會對一件罪惡、對一個強權組織無能為力或視而不見時,記者就應該是那個主動且即時站出來,揭露真相、為弱勢發聲的人。

 如果沒做到這點,哪怕只是無心的疏忽,那後果就是這樣,更多的受害者、更長時間的痛苦。

 這也是為何,電影最後新聞終於報出去時,會讓人如此感動吧?此案被揭發所象徵的,不僅是加害者被懲罰、體制的問題被曝光,更是長期活在陰影下的受害者,呼救聲終於被聽見、終於能被接住的開端!

.

.

 本片改變自2000年代初,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一個名為「焦點」小組所經歷的真實事件。片中提及的性侵案,也是當時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震動的醜聞。

 本片一個有意思的巧合是,片中的主演,幾乎都參與過超級英雄電影的演出。

 在看到電影最後,字幕所列出一長串曾發生天主教性侵案的地點時,我們這些看久了超英片的觀眾,或許才會想起,現實世界的罪惡往往比電影中的更黑暗;然而在想起片中的記者也都真實存在時,我們或許也會意識到,那些現實中的人物,其實遠比虛構的英雄更偉大。

.

.

p.s.

 本片的編劇喬許·辛格(Josh Singer),下一部跟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合作的同題材電影【郵報:密戰】(The Post,2017),無論製作還是卡司都全面升級,但衝擊力就沒本片強大。不確定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的問題。

 慶幸的是他再下一部【登月先鋒】(First Man,2018),雖然不再是新聞業主題,但又是相當感人、能被我列入人生愛片之列的佳作。

.

.

延伸閱讀:

【郵報:密戰】經典台詞

【登月先鋒】經典台詞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的主題真的是「新聞」嗎?

紀錄片【我和祖國共命運】-用屍山血海書寫的抗疫史詩

【新聞記者】—如果我們都是盲目的綿羊

維克絲-avatar-img
維克絲和其他 7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宥影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c

(Spotlight,2015)

.

.

 本片可能是關於「新聞報導/記者」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最打動我都一部;可能也是影集【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2012-2014)之外,我所看過的相關題材的作品裡,我認為最棒的一部。

.

 電影講述一個調查記者小組,如何一步步地對多起神父性侵兒童案進行抽絲剝繭,最終揭發了波士頓二十年來、超過70名神職人員涉案、多達五百名受害者的大型宗教性醜聞。

 全片沒有什麼驚心動魄、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什麼具強大魅力的角色,或讓人咬牙切齒的反派;甚至也沒有華麗絕美的視覺風格,或扣人心弦的配樂。

 如此樸素無華、平鋪直敘,但導演湯瑪士·麥卡錫(Tom McCarthy)卻用本片證明了,哪怕不用強烈的情緒渲染或凸出的美學設計,只要找到一個真正重要的好故事,並平穩、真誠地把這故事說好,電影一樣可以很優秀、很有重量!

 因此,電影的最後,我們看到報紙一張張被印出來、分送出去,而隔天一通通受害者的電話打進編輯部時,即使沒有刻意煽情,我還是會熱淚盈眶,還是會單純因「被掩蓋的惡性與冤情,終於重見天日」而情緒激動不已。

.

.

 值得一提的,首先是人物的呈現。

 片中,我們幾乎不知道這群記者的前史,對他們以前做什麼、為何要當記者,幾乎都一無所知;頂多能看出小組內成員的某些性格特色——

 編輯羅比(米高·基頓 飾)冷靜、城府深,是為報導的大方向出謀劃策的角色;記者麥可(馬克·盧法洛 飾)是比較急躁的行動派,專門外出跑機構、找資料;莎夏(瑞秋·麥亞當斯 飾)細心而體貼,負責檢索歷史檔案和採訪受害人;新任主編馬帝(李佛·薛伯 飾)則是坐鎮高層、起到穩定軍心的功用。

 雖然偶爾可以看到,成員們在報導怎麼發表、何時發表上,會有些微意見不同;但全片幾乎沒什麼很張狂的人物衝突或情感爆發。每個人都是很克制而內斂的。

 與此同時,沉穩謹慎卻又不代表他們冷血麻木。真正讓人動容的是,在他們合作進行調查、不遺餘力挖掘案情的過程中,你可以看到的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身為記者的使命感和正義感,都對「真相」有著不可動搖的執著。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原來他們的內斂與理性,其實也都來自於自己的新聞志業。為了報導,你得懂得團隊合作;為了獲得資訊,你得言行夠成熟;為了對抗龐大的不公,你得深思熟慮。

 因此,本片的群戲,張力當然比不過【新聞急先鋒】那種各個都是演說家的火爆場面;但你是真能從記者那份探尋真相的孜孜矻矻、勤奮不懈中,感受到某種質樸的偉大的~

.

 另一個也十分觸動我的情節,是這群記者無論到各方律師、受害者,甚至是加害者那方去採訪、收集資料時,他們都不斷被問同一個問題:

 這事發生這麼久了,怎麼現在才來?你們以前幹嘛去了?

 就主角方而言,這些苛責似乎不太合理;尤其片中記者們自己確實也很自責。

 然而放下歸責問題,片中人們的這些質問,其實也反襯了「記者/新聞業」無可取代的重要性——當整個社會對一件罪惡、對一個強權組織無能為力或視而不見時,記者就應該是那個主動且即時站出來,揭露真相、為弱勢發聲的人。

 如果沒做到這點,哪怕只是無心的疏忽,那後果就是這樣,更多的受害者、更長時間的痛苦。

 這也是為何,電影最後新聞終於報出去時,會讓人如此感動吧?此案被揭發所象徵的,不僅是加害者被懲罰、體制的問題被曝光,更是長期活在陰影下的受害者,呼救聲終於被聽見、終於能被接住的開端!

.

.

 本片改變自2000年代初,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一個名為「焦點」小組所經歷的真實事件。片中提及的性侵案,也是當時在美國社會引起巨大震動的醜聞。

 本片一個有意思的巧合是,片中的主演,幾乎都參與過超級英雄電影的演出。

 在看到電影最後,字幕所列出一長串曾發生天主教性侵案的地點時,我們這些看久了超英片的觀眾,或許才會想起,現實世界的罪惡往往比電影中的更黑暗;然而在想起片中的記者也都真實存在時,我們或許也會意識到,那些現實中的人物,其實遠比虛構的英雄更偉大。

.

.

p.s.

 本片的編劇喬許·辛格(Josh Singer),下一部跟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合作的同題材電影【郵報:密戰】(The Post,2017),無論製作還是卡司都全面升級,但衝擊力就沒本片強大。不確定是導演、編劇,還是演員的問題。

 慶幸的是他再下一部【登月先鋒】(First Man,2018),雖然不再是新聞業主題,但又是相當感人、能被我列入人生愛片之列的佳作。

.

.

延伸閱讀:

【郵報:密戰】經典台詞

【登月先鋒】經典台詞

【帝國浩劫:美國內戰】的主題真的是「新聞」嗎?

紀錄片【我和祖國共命運】-用屍山血海書寫的抗疫史詩

【新聞記者】—如果我們都是盲目的綿羊

維克絲-avatar-img
維克絲和其他 7 人喜歡這篇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