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義美術館看了兩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兩位都是嘉義人,可惜都已經去當天使了。
其中謝貽娟的創作讓我有一種微妙的「我懂」的感覺。
在還沒有閱讀她的創作介紹之前,
我看到的是一個畫著許多跳舞小人的系列畫作,
這個系列有種純粹的風格,
這些在畫中跳舞的小人像小精靈一樣,
在森林裡、天空中,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共舞。
我感覺這些小精靈就是作者本身的各種型態。
在這個系列,創作者留下很多美麗的自然風景,
用色純淨、乾淨,
卻也隱隱帶著孤獨感。
特別是一幅作品,在畫面最角落,
有個女孩靜靜地看著風景的背影——
這一幕對我來說格外熟悉,
因為小學時的我,曾經畫過類似的畫面。
當下,那份似曾相識的感覺,
像時空瞬間移動般,把我拉回了過去。
謝貽娟最喜歡畫「藍色的空間」。
雖然作品是平面的,
看著她的作品
卻會有一種掉入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她曾說過:「只有我的畫,懂我。」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
她在畫裡探索自己、發現自己,
展現腦海裡的空間與想像。
有時安靜,有時調皮,
有時陰鬱得像惡魔,
有時又單純可愛,像她的愛貓。
而這些感受,其實在我讀到介紹之前,
就已經悄悄浮現在心中。
後來再看到她的文字,不過是印證了我的直覺。
那一刻我沒有激動,卻感到一種平靜:
她的靈魂透過作品呼喚被理解,
而我,也正在尋求同樣的理解。
那份「我懂」,不是來自理智,
而是靈魂的回應。
這段體驗提醒了我:雖然有時候我會覺得孤單,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但在某些角落,總有人正以另一種方式說著和我一樣的語言。也許,這就是靈魂之間的默契。
————————————
妳好,我是宮羽莫。
生活的體驗是看見靈魂的途徑之一,妳要和我分享妳的靈魂是什麼樣貌嗎?
在嘉義美術館看了兩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
兩位都是嘉義人,可惜都已經去當天使了。
其中謝貽娟的創作讓我有一種微妙的「我懂」的感覺。
在還沒有閱讀她的創作介紹之前,
我看到的是一個畫著許多跳舞小人的系列畫作,
這個系列有種純粹的風格,
這些在畫中跳舞的小人像小精靈一樣,
在森林裡、天空中,與自然界的動植物共舞。
我感覺這些小精靈就是作者本身的各種型態。
在這個系列,創作者留下很多美麗的自然風景,
用色純淨、乾淨,
卻也隱隱帶著孤獨感。
特別是一幅作品,在畫面最角落,
有個女孩靜靜地看著風景的背影——
這一幕對我來說格外熟悉,
因為小學時的我,曾經畫過類似的畫面。
當下,那份似曾相識的感覺,
像時空瞬間移動般,把我拉回了過去。
謝貽娟最喜歡畫「藍色的空間」。
雖然作品是平面的,
看著她的作品
卻會有一種掉入另一個世界的感覺。
她曾說過:「只有我的畫,懂我。」
我能理解她的感受。
她在畫裡探索自己、發現自己,
展現腦海裡的空間與想像。
有時安靜,有時調皮,
有時陰鬱得像惡魔,
有時又單純可愛,像她的愛貓。
而這些感受,其實在我讀到介紹之前,
就已經悄悄浮現在心中。
後來再看到她的文字,不過是印證了我的直覺。
那一刻我沒有激動,卻感到一種平靜:
她的靈魂透過作品呼喚被理解,
而我,也正在尋求同樣的理解。
那份「我懂」,不是來自理智,
而是靈魂的回應。
這段體驗提醒了我:雖然有時候我會覺得孤單,覺得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但在某些角落,總有人正以另一種方式說著和我一樣的語言。也許,這就是靈魂之間的默契。
————————————
妳好,我是宮羽莫。
生活的體驗是看見靈魂的途徑之一,妳要和我分享妳的靈魂是什麼樣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