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avatar
黃格格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src

曾有一位我很敬重又崇拜的前輩,對藝術家影片發表了一些高見,「這些人都已經五六十歲了,為什麼要一直提他的童年、他的老家、他的過去,可不可以說些別的?」


對於這番意見,我是同意,也不同意的。


一個故事如何鋪陳,避免慣性套路是必須的,但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童年,或是一個人最純粹的那段時間,往往能見人生預言。


有些人千迴百轉,纏纏繞繞,回首才發現自己從沒離開過原地;有些人抵抗人生阻力、擺脫宿命,那股動力可能源自童年曾有的美好,或是不美好;有些人長成後離開童年很遠,物是人非,但沒有起點,如何想像終點?


七十四歲的金士傑,說起遙遠的童年,彷彿還是昨天的日起日落。


「我們一家小朋友,兄弟姐妹五個,哥哥在家,有功課,其他幾個就去看電影,回到家要轉述給哥哥聽,很奇怪喔,我就隨便講講幾句,哥哥很專心的聽,被我吸引,然後已經看過電影的弟弟妹妹,推波助瀾地說『再來呢再來呢?』明明已經看過電影的,覺得我講的故事,比電影還好看、還好聽。」


「這件事情是我長大回頭看,發現,那時候可能發生了什麼,在這人身上。」


金老師說話真的好聽,比公視的旁白有故事性,比三金司儀沈穩,又像是走進山林時襲來的那股淡泊虛靜,聽了他的聲音,連呼吸都會放慢。


「我家從前是日式房子,門前一片韓國草,綠草如茵。在那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我總是喜歡望著天空。晚上,有許多發著呆,還沒睡著的時候,看著天空的星星,有許多關於生命的問答。『我是誰、你是誰啊?請你下來跟我說說話……還是你不存在?……什麼叫做死亡?什麼叫做永生?天堂地獄…有好人壞人的差別嗎?……那我又是哪種人,還是你覺得我不要問問題?』」


談起童年,金士傑笑了,「在很多不同年紀,我跟天空上的他有許多對話,搞不好他(祂)(它)都皺眉生氣了。」


輕輕一段,我有點恍惚,怎麼他往天上的每個問句,都好像在對著我問呢?

然後我突然明白,那些童年的話語,就像他後來在舞台上講出的台詞,至誠至善,沒有變過。


===


在蘭陵劇坊時期就與金士傑認識的趙自強,現在是如果兒童劇團的團長,也是橫跨電視、劇場的演員。


兩人初見面,在蘭陵劇坊甄選演員的時候,那時金士傑與吳靜吉、林懷民、奚淞等人坐在一塊面試新進團員。才20歲的趙自強,本該對眼前名人戰戰競競,但那時他就覺得金士傑「不是一個很遙遠的人」。


「你跟一千人坐在台下,都覺得他的表演在跟你說話。也許人性中有一種,我希望我是唯一的,即使跟那麼多人在一起,我還是希望你在跟我講話。」


趙自強在有金士傑的劇場也恍惚了,當「金老師」往台上一站,外頭的煙硝戰場彷彿能從眾人身上剝離,當他用一對興味盎然的眼睛看著你時,多少台下觀眾汗淚涔涔,大夢初醒,從而發現、或曉得了「自己」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


我在好多藝術工作者的訪問裡,總會那麼俗氣的問上一句,「你為什麼還在這裡?」「為什麼喜歡這份工作?」


面對金士傑,我用了從出生累積至今的勇氣,即使內心怯懦,但還是撐著問出「你為什麼那麼喜歡戲劇?」


他看著眼前乳臭未乾的孩子說,「那個興趣讓我覺得活著。」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已經演到三百多場,你猜我給自己評幾分?按說應該一百分了吧,字字句句都都打光打到亮得不能再亮了!但我答案絕絕對對不是一百分,實話叫做『還有進步空間!』」


「對我來說,人生看不透是蠻美好的事情,它使我繼續奮鬥、繼續困惑、繼續思考、繼續尋找新的形容詞、繼續寫新的劇本、演新的角色。」


其實金老師,也還是那個向天空發問的孩子,無垠的宇宙不會回答問題,但持續不斷的追尋,也許就是人生的答案。


=====


那位我敬重的前輩,也許知道我的回憶,會說太過崇拜是採訪的大忌。但我擺脫不了這不受教的個性。採訪來來去去,有些人是你探過後會知道虛有其表的真諦,有些人則像一本讀不盡的好書,平裝版、精裝版、紀念版都想要收上一套。我本來就膚淺,喜歡沒法深藏,看到的人,請包容我的不專業與任性。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黃格格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src

曾有一位我很敬重又崇拜的前輩,對藝術家影片發表了一些高見,「這些人都已經五六十歲了,為什麼要一直提他的童年、他的老家、他的過去,可不可以說些別的?」


對於這番意見,我是同意,也不同意的。


一個故事如何鋪陳,避免慣性套路是必須的,但我總覺得,一個人的童年,或是一個人最純粹的那段時間,往往能見人生預言。


有些人千迴百轉,纏纏繞繞,回首才發現自己從沒離開過原地;有些人抵抗人生阻力、擺脫宿命,那股動力可能源自童年曾有的美好,或是不美好;有些人長成後離開童年很遠,物是人非,但沒有起點,如何想像終點?


七十四歲的金士傑,說起遙遠的童年,彷彿還是昨天的日起日落。


「我們一家小朋友,兄弟姐妹五個,哥哥在家,有功課,其他幾個就去看電影,回到家要轉述給哥哥聽,很奇怪喔,我就隨便講講幾句,哥哥很專心的聽,被我吸引,然後已經看過電影的弟弟妹妹,推波助瀾地說『再來呢再來呢?』明明已經看過電影的,覺得我講的故事,比電影還好看、還好聽。」


「這件事情是我長大回頭看,發現,那時候可能發生了什麼,在這人身上。」


金老師說話真的好聽,比公視的旁白有故事性,比三金司儀沈穩,又像是走進山林時襲來的那股淡泊虛靜,聽了他的聲音,連呼吸都會放慢。


「我家從前是日式房子,門前一片韓國草,綠草如茵。在那個沒有電視機的年代,我總是喜歡望著天空。晚上,有許多發著呆,還沒睡著的時候,看著天空的星星,有許多關於生命的問答。『我是誰、你是誰啊?請你下來跟我說說話……還是你不存在?……什麼叫做死亡?什麼叫做永生?天堂地獄…有好人壞人的差別嗎?……那我又是哪種人,還是你覺得我不要問問題?』」


談起童年,金士傑笑了,「在很多不同年紀,我跟天空上的他有許多對話,搞不好他(祂)(它)都皺眉生氣了。」


輕輕一段,我有點恍惚,怎麼他往天上的每個問句,都好像在對著我問呢?

然後我突然明白,那些童年的話語,就像他後來在舞台上講出的台詞,至誠至善,沒有變過。


===


在蘭陵劇坊時期就與金士傑認識的趙自強,現在是如果兒童劇團的團長,也是橫跨電視、劇場的演員。


兩人初見面,在蘭陵劇坊甄選演員的時候,那時金士傑與吳靜吉、林懷民、奚淞等人坐在一塊面試新進團員。才20歲的趙自強,本該對眼前名人戰戰競競,但那時他就覺得金士傑「不是一個很遙遠的人」。


「你跟一千人坐在台下,都覺得他的表演在跟你說話。也許人性中有一種,我希望我是唯一的,即使跟那麼多人在一起,我還是希望你在跟我講話。」


趙自強在有金士傑的劇場也恍惚了,當「金老師」往台上一站,外頭的煙硝戰場彷彿能從眾人身上剝離,當他用一對興味盎然的眼睛看著你時,多少台下觀眾汗淚涔涔,大夢初醒,從而發現、或曉得了「自己」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


我在好多藝術工作者的訪問裡,總會那麼俗氣的問上一句,「你為什麼還在這裡?」「為什麼喜歡這份工作?」


面對金士傑,我用了從出生累積至今的勇氣,即使內心怯懦,但還是撐著問出「你為什麼那麼喜歡戲劇?」


他看著眼前乳臭未乾的孩子說,「那個興趣讓我覺得活著。」


「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已經演到三百多場,你猜我給自己評幾分?按說應該一百分了吧,字字句句都都打光打到亮得不能再亮了!但我答案絕絕對對不是一百分,實話叫做『還有進步空間!』」


「對我來說,人生看不透是蠻美好的事情,它使我繼續奮鬥、繼續困惑、繼續思考、繼續尋找新的形容詞、繼續寫新的劇本、演新的角色。」


其實金老師,也還是那個向天空發問的孩子,無垠的宇宙不會回答問題,但持續不斷的追尋,也許就是人生的答案。


=====


那位我敬重的前輩,也許知道我的回憶,會說太過崇拜是採訪的大忌。但我擺脫不了這不受教的個性。採訪來來去去,有些人是你探過後會知道虛有其表的真諦,有些人則像一本讀不盡的好書,平裝版、精裝版、紀念版都想要收上一套。我本來就膚淺,喜歡沒法深藏,看到的人,請包容我的不專業與任性。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