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榮耀
avatar-avatar
鮮活縱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50828

家,才是出發點與終點站


撰文:平鞋散人


我們常問:信仰的力量,應該最先改變誰?其實答案很清楚——就是在我們家裡最親近的人。可是為什麼,有些人熱心於教會的活動,卻在家人面前留下缺席的身影?


保羅說得直白:「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提前五章八節)這節經文不是裝飾用的,它直指一個核心:家庭責任不是附屬,而是信仰的根本。那麼,我們是否敢問自己:在我的家人眼中,我的信仰有讓他們更得著溫暖與照顧嗎?


TCOC 膜拜團體的模式往往把「活動」凌駕於「生活」之上,把「聚會」凌駕於「家人」。一週的日子被各式各樣的安排填滿,生計與親情反而成為「屬世界的事」。這種教導,表面上看似屬靈,實際卻切斷了神所設立的第一個群體——家。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一個父親長期忽略家中孩子的需要,卻熱衷於帶查經,這樣的「屬靈」真能討神喜悅嗎?如果一位姊妹為了出席活動,常常將年邁父母留在角落無人陪伴,這真是「榮耀神」嗎?


其實,聖經的答案更簡單也更務實。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仍然把母親交託給門徒約翰,這就是生計與家庭責任的最終寫照。信仰不是逃離,而是承擔。


所以,我們不妨誠實地提幾個問題來檢視:


如果家人需要陪伴,而教會的活動同時要求出席,我會如何選擇?


我的工作態度,是否讓同事看見一個負責任的基督徒?


我有沒有刻意保留固定的時間,專門給家人,讓他們因我的信仰而更得益處?


真正的信仰,不是把家人丟給組織來解釋,而是把愛帶回家,成為父母的安慰、配偶的支持、孩子的榜樣。生計不是攔阻,而是講台;責任不是負擔,而是信仰的果子。


如果一個群體叫人切斷這些最基本的關係,那麼,它究竟是帶領人更像基督,還是把人推向一個沒有根的漂泊?這問題,每個信徒都應該勇敢地問自己,也問那個組織。




##







屬世與屬靈之間


──撰文:平鞋散人


真正的張力,不是「屬世VS屬靈」,而是「屬肉體VS屬聖靈」。


然而,許多群體特別喜歡操作一種二元對立:凡不在組織內的,就是屬世;凡屬於他們體制的,就自稱屬靈。TCOC 國際基督教會在這方面尤為明顯,他們經常把「屬世」直接等同於「犯罪」,而把「屬靈」等同於「順服組織」。這種話術簡單有力,卻嚴重偏離了系統神學的真理。


從神論看:聖經宣告「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二十四1)。受造界原本是良善的,並非本質上的罪惡。若把世界本身一概視為「屬世邪惡」,那麼整個創世的秩序與神的美意就被否定。


從基督論看:道成肉身是最有力的駁斥。基督親自進入歷史,成為完全的人,與我們一樣吃飯、走路、工作。如果屬世與屬靈是不可調和的二元對立,基督的道成肉身豈不是自陷其中?相反地,祂的降生顯明神聖與人性可以在一位救主身上完美結合。


從人論與罪論看:人既有靈也有體,罪不是因為「身體物質」或「生活現實」,而是人心背離神的意志。二元對立常常導致信徒輕視家庭責任、職場專業與文化參與,好像只有待在組織內才算聖潔。但聖經指出的對立不是「屬世/屬靈」,而是「順服聖靈/順從私慾」。


從救恩論與末世論看:救恩是全人的得贖,不只是靈魂的抽離。啟示錄的應許是新天新地,不是逃離世界,而是更新世界。若把「離開世界」誤作「追求屬靈」,那就是縮減了福音的廣度。


這些觀點表明,TCOC 將「屬世」當作控罪的口號,將「屬靈」當作組織合法性的包裝,結果製造了信徒的認知錯亂:他們開始自我攻擊,以為照顧家人是屬世,在職場努力是屬世,享受生活之美是屬世。這樣的心態不但不合乎聖經,反而使人遠離了神最初的創造目的。


因此,若真要分辨,我們該問:我的生活是出於自私的肉體私慾,還是出於順服聖靈?是出於愛人、榮耀神,還是出於組織的壓力?這才是系統神學所指出的真正對立。


信仰不是要把世界推開,而是要在世界中作鹽作光。當一個組織過度強調「屬世即罪」,它實際上只是為自己的權威築牆。那麼,我們就該勇敢地拆穿:這不是神的教導,而是人的控制。



##













avatar-img
加入討論
avatar-avatar
鮮活縱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50828

家,才是出發點與終點站


撰文:平鞋散人


我們常問:信仰的力量,應該最先改變誰?其實答案很清楚——就是在我們家裡最親近的人。可是為什麼,有些人熱心於教會的活動,卻在家人面前留下缺席的身影?


保羅說得直白:「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提前五章八節)這節經文不是裝飾用的,它直指一個核心:家庭責任不是附屬,而是信仰的根本。那麼,我們是否敢問自己:在我的家人眼中,我的信仰有讓他們更得著溫暖與照顧嗎?


TCOC 膜拜團體的模式往往把「活動」凌駕於「生活」之上,把「聚會」凌駕於「家人」。一週的日子被各式各樣的安排填滿,生計與親情反而成為「屬世界的事」。這種教導,表面上看似屬靈,實際卻切斷了神所設立的第一個群體——家。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一個父親長期忽略家中孩子的需要,卻熱衷於帶查經,這樣的「屬靈」真能討神喜悅嗎?如果一位姊妹為了出席活動,常常將年邁父母留在角落無人陪伴,這真是「榮耀神」嗎?


其實,聖經的答案更簡單也更務實。主耶穌在十字架上,仍然把母親交託給門徒約翰,這就是生計與家庭責任的最終寫照。信仰不是逃離,而是承擔。


所以,我們不妨誠實地提幾個問題來檢視:


如果家人需要陪伴,而教會的活動同時要求出席,我會如何選擇?


我的工作態度,是否讓同事看見一個負責任的基督徒?


我有沒有刻意保留固定的時間,專門給家人,讓他們因我的信仰而更得益處?


真正的信仰,不是把家人丟給組織來解釋,而是把愛帶回家,成為父母的安慰、配偶的支持、孩子的榜樣。生計不是攔阻,而是講台;責任不是負擔,而是信仰的果子。


如果一個群體叫人切斷這些最基本的關係,那麼,它究竟是帶領人更像基督,還是把人推向一個沒有根的漂泊?這問題,每個信徒都應該勇敢地問自己,也問那個組織。




##







屬世與屬靈之間


──撰文:平鞋散人


真正的張力,不是「屬世VS屬靈」,而是「屬肉體VS屬聖靈」。


然而,許多群體特別喜歡操作一種二元對立:凡不在組織內的,就是屬世;凡屬於他們體制的,就自稱屬靈。TCOC 國際基督教會在這方面尤為明顯,他們經常把「屬世」直接等同於「犯罪」,而把「屬靈」等同於「順服組織」。這種話術簡單有力,卻嚴重偏離了系統神學的真理。


從神論看:聖經宣告「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世界和住在其間的,都屬耶和華」(詩二十四1)。受造界原本是良善的,並非本質上的罪惡。若把世界本身一概視為「屬世邪惡」,那麼整個創世的秩序與神的美意就被否定。


從基督論看:道成肉身是最有力的駁斥。基督親自進入歷史,成為完全的人,與我們一樣吃飯、走路、工作。如果屬世與屬靈是不可調和的二元對立,基督的道成肉身豈不是自陷其中?相反地,祂的降生顯明神聖與人性可以在一位救主身上完美結合。


從人論與罪論看:人既有靈也有體,罪不是因為「身體物質」或「生活現實」,而是人心背離神的意志。二元對立常常導致信徒輕視家庭責任、職場專業與文化參與,好像只有待在組織內才算聖潔。但聖經指出的對立不是「屬世/屬靈」,而是「順服聖靈/順從私慾」。


從救恩論與末世論看:救恩是全人的得贖,不只是靈魂的抽離。啟示錄的應許是新天新地,不是逃離世界,而是更新世界。若把「離開世界」誤作「追求屬靈」,那就是縮減了福音的廣度。


這些觀點表明,TCOC 將「屬世」當作控罪的口號,將「屬靈」當作組織合法性的包裝,結果製造了信徒的認知錯亂:他們開始自我攻擊,以為照顧家人是屬世,在職場努力是屬世,享受生活之美是屬世。這樣的心態不但不合乎聖經,反而使人遠離了神最初的創造目的。


因此,若真要分辨,我們該問:我的生活是出於自私的肉體私慾,還是出於順服聖靈?是出於愛人、榮耀神,還是出於組織的壓力?這才是系統神學所指出的真正對立。


信仰不是要把世界推開,而是要在世界中作鹽作光。當一個組織過度強調「屬世即罪」,它實際上只是為自己的權威築牆。那麼,我們就該勇敢地拆穿:這不是神的教導,而是人的控制。



##













avatar-img
加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