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平鞋散人
小魚在信中提到,暑期國外 camp 剛結束,場面熱鬧非凡,短視頻上滿是「假嗨哥」唱跳吸睛的片段。可是,這樣的外在熱鬧,卻掩不住內在的空洞。當一個教會靠噱頭吸引青少年,卻避談歷史創傷、不敢承認過去的錯誤,所呈現的,不是健康的更新,而是另一種「假象經營」。
對青少年的「魔鉤」設計,往往以娛樂為包裝──用短視頻節奏,用「火熱」氛圍,用偶像式的表演,讓年輕人以為自己身在潮流的信仰運動中。然而,這樣的熱度只是舞台燈光下的光暈,一旦散去,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失落。因為年輕人會發現,這裡能給的,不是誠實面對罪與恩典的空間,而是靠活動維繫的集體情緒。
真正危險之處在於:這種「假嗨文化」讓青少年過早地學會戴上屬靈的面具。他們在 camp 裡唱跳吶喊,回到日常卻依舊孤單、困惑,卻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誠實面對軟弱。長此以往,這一代人只學會了「表演屬靈」,卻沒有體驗過「真實信仰」。這正是邪教最擅長的操控手法:先用情緒點燃,再用群體壓力套牢。
小魚的話說得犀利:「為什麼我們不能坦然的寫下自己的歷史?」若一個群體在營造快樂的 camp 之外,卻對過去的抄襲醜聞、權力壓制、弟兄姊妹離散保持沉默,那麼這份「快樂」就等於空白支票。年輕人早晚會醒覺:那些唱跳短片再多,也填補不了屬靈的空洞。
領導者或許以為,靠 camp 就能留住下一代。但事實上,真正留得住人的,不是舞台,而是誠實。當青年看到教會仍然掩蓋罪、仍然不肯揭發錯誤,他們會比誰都敏銳地察覺矛盾。這也是為何「超倫們」選擇離開──因為他們要保護的,是與神的真實關係,而不是繼續被困在假嗨的幻象裡。
所以,問題的癥結不在 camp 本身,而在於 camp 被當成遮羞布。沒有揭發,就沒有醫治;沒有悔改,就沒有更新。假嗨或許能營造短暫的高潮,卻無法帶來真實的救贖。青少年認識 神明白真理並不容易,因為這條路未必「好玩」,用刺激打雞血式的假嗨引入信仰,其實是為充業績拉客。
撰文:平鞋散人
小魚在信中提到,暑期國外 camp 剛結束,場面熱鬧非凡,短視頻上滿是「假嗨哥」唱跳吸睛的片段。可是,這樣的外在熱鬧,卻掩不住內在的空洞。當一個教會靠噱頭吸引青少年,卻避談歷史創傷、不敢承認過去的錯誤,所呈現的,不是健康的更新,而是另一種「假象經營」。
對青少年的「魔鉤」設計,往往以娛樂為包裝──用短視頻節奏,用「火熱」氛圍,用偶像式的表演,讓年輕人以為自己身在潮流的信仰運動中。然而,這樣的熱度只是舞台燈光下的光暈,一旦散去,留下的往往是更深的失落。因為年輕人會發現,這裡能給的,不是誠實面對罪與恩典的空間,而是靠活動維繫的集體情緒。
真正危險之處在於:這種「假嗨文化」讓青少年過早地學會戴上屬靈的面具。他們在 camp 裡唱跳吶喊,回到日常卻依舊孤單、困惑,卻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誠實面對軟弱。長此以往,這一代人只學會了「表演屬靈」,卻沒有體驗過「真實信仰」。這正是邪教最擅長的操控手法:先用情緒點燃,再用群體壓力套牢。
小魚的話說得犀利:「為什麼我們不能坦然的寫下自己的歷史?」若一個群體在營造快樂的 camp 之外,卻對過去的抄襲醜聞、權力壓制、弟兄姊妹離散保持沉默,那麼這份「快樂」就等於空白支票。年輕人早晚會醒覺:那些唱跳短片再多,也填補不了屬靈的空洞。
領導者或許以為,靠 camp 就能留住下一代。但事實上,真正留得住人的,不是舞台,而是誠實。當青年看到教會仍然掩蓋罪、仍然不肯揭發錯誤,他們會比誰都敏銳地察覺矛盾。這也是為何「超倫們」選擇離開──因為他們要保護的,是與神的真實關係,而不是繼續被困在假嗨的幻象裡。
所以,問題的癥結不在 camp 本身,而在於 camp 被當成遮羞布。沒有揭發,就沒有醫治;沒有悔改,就沒有更新。假嗨或許能營造短暫的高潮,卻無法帶來真實的救贖。青少年認識 神明白真理並不容易,因為這條路未必「好玩」,用刺激打雞血式的假嗨引入信仰,其實是為充業績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