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羅傑‧克勞利《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首部曲,雖然我第一次閱讀時覺得很痛苦,怎麼這一場戰爭打這麼久,剛好體會了書中人物的心情,但再一次閱讀時就開始喜歡作者的風格,因為作者的戰爭的片段非常細膩,在城牆攻堅、海戰中都花了不少筆墨去詳細描述,有多少砲彈,有多少人參與,書中人物的一舉一動彷彿在眼前,很有電影畫面感,甚至有4D電影的感覺,以為作者是在現場拍攝,這就是克勞利厲害之處,作者長處就是讓當時人講當時的事,所以收集和引述了很多前人著作,把這些資料像拼圖一樣拼湊成當時攻城戰的畫面,作者還很貼心地在書末解釋一下他怎麼選取這些資料。1453年大概是多數人會有印象的一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只是拜占庭帝國的結束和鄂圖曼帝國的擴張,更象徵著中世紀的結束,這場戰爭中還可看到攻城戰術的革新,土耳其人在戰術和武器上真的很有創意又敢於嘗試,烏爾班巨砲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路上行船讓我想到維京人的老招,但穆罕默德二世規劃的規模和運量不是維京人可比擬的,難怪被叫後勤大師,相較之下,開戰前,君士坦丁堡早已是孤城,竟然可以撐這麼久,簡直奇蹟,我也很佩服君士坦丁十一世這末代皇帝的氣節,不會像他祖先在1204年那次一打就跑。看完後我覺得從這場戰爭的結果可以了解到兩種文化在面對時代變革的態度,唯有不斷進步創新才可以生存下去。
本書是羅傑‧克勞利《地中海史詩三部曲》的首部曲,雖然我第一次閱讀時覺得很痛苦,怎麼這一場戰爭打這麼久,剛好體會了書中人物的心情,但再一次閱讀時就開始喜歡作者的風格,因為作者的戰爭的片段非常細膩,在城牆攻堅、海戰中都花了不少筆墨去詳細描述,有多少砲彈,有多少人參與,書中人物的一舉一動彷彿在眼前,很有電影畫面感,甚至有4D電影的感覺,以為作者是在現場拍攝,這就是克勞利厲害之處,作者長處就是讓當時人講當時的事,所以收集和引述了很多前人著作,把這些資料像拼圖一樣拼湊成當時攻城戰的畫面,作者還很貼心地在書末解釋一下他怎麼選取這些資料。1453年大概是多數人會有印象的一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只是拜占庭帝國的結束和鄂圖曼帝國的擴張,更象徵著中世紀的結束,這場戰爭中還可看到攻城戰術的革新,土耳其人在戰術和武器上真的很有創意又敢於嘗試,烏爾班巨砲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路上行船讓我想到維京人的老招,但穆罕默德二世規劃的規模和運量不是維京人可比擬的,難怪被叫後勤大師,相較之下,開戰前,君士坦丁堡早已是孤城,竟然可以撐這麼久,簡直奇蹟,我也很佩服君士坦丁十一世這末代皇帝的氣節,不會像他祖先在1204年那次一打就跑。看完後我覺得從這場戰爭的結果可以了解到兩種文化在面對時代變革的態度,唯有不斷進步創新才可以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