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是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著名作品,本書可說是一本犯罪心理學的經典教科書,透過犯人心理的大量自我對白,我們可以了解犯人犯案後的心理掙扎,然而經典所以是經典是因為這本書不只討論了犯罪心理,另外還討論了英雄的真正意義以及批評了當時俄國社會的現象。故事是一名窮苦大學生-拉斯科里尼科夫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最後受不了良心譴責,選擇主動投案並在女主-索妮雅的感化下獲得救贖。這本書讓我想到同時代托爾斯泰的《復活》,男主同樣都犯了罪,為此感到羞愧走上救贖的道路,只是《罪與罰》著重在贖罪過程的前半段,進行大量自我批判,可能是找理由、逃避或尋求補償; 《復活》著重在後半段的判決和服刑旅程,兩本內容可以相輔相成,然而結局都寫到男主走向信仰的道路而獲得真正的救贖,我想這大概是俄國貴族和知識分子在面對這時代的罪惡時的一種贖罪的想法,另外,針對什麼是「有罪」這點也可以擴充討論,主角殺死了「有罪」的老太婆,但也殺死了「無罪」老太婆的妹妹,然而其心理卻對此很少著墨和比較,這似乎預示了作品中提到了不平凡的人做事只管針對其認為是惡的對象而忽略了招到波及的無辜百姓,可能太複雜所以作者就沒多寫了。本書內容其實是很硬核的,大量意識流般的想法和對話,使讀者讀起來也頗受煎熬,幸好挑到比較精簡的版本。
《罪與罰》是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著名作品,本書可說是一本犯罪心理學的經典教科書,透過犯人心理的大量自我對白,我們可以了解犯人犯案後的心理掙扎,然而經典所以是經典是因為這本書不只討論了犯罪心理,另外還討論了英雄的真正意義以及批評了當時俄國社會的現象。故事是一名窮苦大學生-拉斯科里尼科夫殺死了放高利貸的老太婆,最後受不了良心譴責,選擇主動投案並在女主-索妮雅的感化下獲得救贖。這本書讓我想到同時代托爾斯泰的《復活》,男主同樣都犯了罪,為此感到羞愧走上救贖的道路,只是《罪與罰》著重在贖罪過程的前半段,進行大量自我批判,可能是找理由、逃避或尋求補償; 《復活》著重在後半段的判決和服刑旅程,兩本內容可以相輔相成,然而結局都寫到男主走向信仰的道路而獲得真正的救贖,我想這大概是俄國貴族和知識分子在面對這時代的罪惡時的一種贖罪的想法,另外,針對什麼是「有罪」這點也可以擴充討論,主角殺死了「有罪」的老太婆,但也殺死了「無罪」老太婆的妹妹,然而其心理卻對此很少著墨和比較,這似乎預示了作品中提到了不平凡的人做事只管針對其認為是惡的對象而忽略了招到波及的無辜百姓,可能太複雜所以作者就沒多寫了。本書內容其實是很硬核的,大量意識流般的想法和對話,使讀者讀起來也頗受煎熬,幸好挑到比較精簡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