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興亡世界史系列第16本書,作者的野心非常大,想要一口氣嘗試描寫眾東印度公司的興衰以及與亞洲海岸各國的關係和貿易發展,本書使用亞洲海域的概念,把歐洲各國、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等不同國家的歷史和王權整合在一起,甚至以人、事、物或特定港口來描寫這個時代,看的時候的確感到有點雜亂,以為會以不同的東印度公司的發展史來作為不同章節的主題,但其實大概只有第一章以葡萄牙海上帝國是寫得比較完整的,其他部分常常將各公司的發展史以同一時間點面對不同亞洲政體來敘述,沒基礎背景知識會讀得有點吃力,但本書在對於印度和東南亞與這些公司相處樣貌和情形描寫得很詳細,還透過各種女性和混血兒以及商人的視角來看待這段時期的商館貿易情形,在貿易方面也分別從胡椒、茶、織品的交易狀況來說明歐洲的「亞洲風」熱潮,作者還提出東亞海域不同於南亞海域,是妥妥的「政治海」,這也解釋了「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的貿易觀點是如此的大相逕庭,最後說明了各公司在晚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最經典的應該就是征服印度的東印度公司了,沒想到打敗法國後,正要蓬勃發展,卻被政府當韭菜割,這就是依附在國家體制下的大公司的命運嗎?濃濃的既視感。如果對東印度公司有興趣的話,本書可以放入必讀清單,台灣也有經歷過那段國際貿易時期,雖然只是中繼站,但當時的貿易盛況一定是十分精采,魏導的《台灣三部曲》沒拍成真的很可惜。
本書是興亡世界史系列第16本書,作者的野心非常大,想要一口氣嘗試描寫眾東印度公司的興衰以及與亞洲海岸各國的關係和貿易發展,本書使用亞洲海域的概念,把歐洲各國、中國、日本、印度、東南亞等不同國家的歷史和王權整合在一起,甚至以人、事、物或特定港口來描寫這個時代,看的時候的確感到有點雜亂,以為會以不同的東印度公司的發展史來作為不同章節的主題,但其實大概只有第一章以葡萄牙海上帝國是寫得比較完整的,其他部分常常將各公司的發展史以同一時間點面對不同亞洲政體來敘述,沒基礎背景知識會讀得有點吃力,但本書在對於印度和東南亞與這些公司相處樣貌和情形描寫得很詳細,還透過各種女性和混血兒以及商人的視角來看待這段時期的商館貿易情形,在貿易方面也分別從胡椒、茶、織品的交易狀況來說明歐洲的「亞洲風」熱潮,作者還提出東亞海域不同於南亞海域,是妥妥的「政治海」,這也解釋了「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的貿易觀點是如此的大相逕庭,最後說明了各公司在晚期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最經典的應該就是征服印度的東印度公司了,沒想到打敗法國後,正要蓬勃發展,卻被政府當韭菜割,這就是依附在國家體制下的大公司的命運嗎?濃濃的既視感。如果對東印度公司有興趣的話,本書可以放入必讀清單,台灣也有經歷過那段國際貿易時期,雖然只是中繼站,但當時的貿易盛況一定是十分精采,魏導的《台灣三部曲》沒拍成真的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