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是第一次看展看的這麼生氣? 先說結論。我在klook預購的票券被盜用了,平台客服一點也不在意。(圖二) 今日狀況簡介: *klook客服在未釐清問題前便先說票券可以使用 *發現票券被他人盜用也沒打算處理(對於資安危機沒有意識) *詢問現場收票人員是否商店還可買到圖冊,表示可以。但實際上只看到2021-2023年的版本(場內外資訊不一致) *現場打光不好,部分圖片反光刺眼 *擺放的軟骨頭可能破損,內容物散落地面(圖三)
*好些標示說明吊掛歪斜,且為固定住的(圖四) *周邊商品無新意,還參雜許多其他場新舊展覽的產品 本來等著九月開學了打算去看波隆納世界插畫大獎展,提前先買了含圖冊的早鳥票,結果九月經歷工作忙碌、家人生病、颱風等狀況,於是延至展覽快結束前的今天才趕緊去看展。 但今天到現場發現票券無法使用,只好詢問klook線上客服。結果客服還沒弄清楚狀況就先說可以用的喔。查詢後又說我9/9已經使用,我說你們有盜用的問題?沒想到客服並沒有想認帳,只是說就算可以使用也過期了沒辦法用,讓我再買一張。 細看後發現購買票券與展期時間不一而導致過期的問題,確實是我沒有注意到。若只是此問題我只會覺得自己是個粗心鬼,然後認賠再購票。但今天是資安問題。不但票券被盜用,我的帳號都有可能資料外洩,客服卻只忙著推託並讓我再買一張。讓我對於平台只想賺錢卻不負責資安的態度感到怒氣沖沖,甚至覺得這樣不安全的平台,或許應該要註銷帳號來保護自己。 大概實在是太惱怒了,所以現場光線分布不均,甚至還有燈具壞了沒換(圖五)、懶骨頭內容物爆出,都讓我連連懷疑自己買了兩次的票是否真的值得,而且還表示是六十週年紀念展..加上倉庫較為陰鬱靜謐的感覺,不似前年在新光三越A9展覽時的明亮活潑。記得當時還有外籍父母帶著孩子去看展,一家子開心討論的印象。 大概又看了一陣子比較平心靜氣後,才能好好欣賞作品。去年我沒去看展無法比較,只能與前年的經驗來對比。感覺數位創作/印刷的展品多了些。就出版商的角度來說,或許是蠻方便可以直接輸出的格式。但就現場展品來說,其實還是期待看到筆觸或是材料拼貼疊加的各種創作手法,因此略感可惜。 慶幸的是,大量不同國家的插畫作品一起展覽時,除了能看到插畫家在作品中呈現自我外,還多了表現國家特質的社會意義。 即使是畫作,也能在其中能看到德國的嚴謹、俄羅斯的陰鬱寫實(圖八)、美國的自由活潑、中國的社會氛圍(圖九)、台灣的島嶼日常紀錄(圖十),日本的細膩內斂....且還有一些較不熟悉的國度,例如拉脫維亞(圖六)、伊朗(圖七)....等的作品,令我大開眼界。 大量不同創作者的作品一起展出,其實有時比看單一創作者的展覽要有趣。可以同時見到不同人們的創意,並銳利自己的美感敏感度,還能藉此連結不同地方的特質及文化感性,實為享受。 總而言之,看完展還沒消的氣,打算晚餐吃頓垃圾食物來振奮心情。沒想到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下,隔壁相互餵食的情侶,倒是又擾亂了我的視線😂.....
我應該是第一次看展看的這麼生氣? 先說結論。我在klook預購的票券被盜用了,平台客服一點也不在意。(圖二) 今日狀況簡介: *klook客服在未釐清問題前便先說票券可以使用 *發現票券被他人盜用也沒打算處理(對於資安危機沒有意識) *詢問現場收票人員是否商店還可買到圖冊,表示可以。但實際上只看到2021-2023年的版本(場內外資訊不一致) *現場打光不好,部分圖片反光刺眼 *擺放的軟骨頭可能破損,內容物散落地面(圖三)
*好些標示說明吊掛歪斜,且為固定住的(圖四) *周邊商品無新意,還參雜許多其他場新舊展覽的產品 本來等著九月開學了打算去看波隆納世界插畫大獎展,提前先買了含圖冊的早鳥票,結果九月經歷工作忙碌、家人生病、颱風等狀況,於是延至展覽快結束前的今天才趕緊去看展。 但今天到現場發現票券無法使用,只好詢問klook線上客服。結果客服還沒弄清楚狀況就先說可以用的喔。查詢後又說我9/9已經使用,我說你們有盜用的問題?沒想到客服並沒有想認帳,只是說就算可以使用也過期了沒辦法用,讓我再買一張。 細看後發現購買票券與展期時間不一而導致過期的問題,確實是我沒有注意到。若只是此問題我只會覺得自己是個粗心鬼,然後認賠再購票。但今天是資安問題。不但票券被盜用,我的帳號都有可能資料外洩,客服卻只忙著推託並讓我再買一張。讓我對於平台只想賺錢卻不負責資安的態度感到怒氣沖沖,甚至覺得這樣不安全的平台,或許應該要註銷帳號來保護自己。 大概實在是太惱怒了,所以現場光線分布不均,甚至還有燈具壞了沒換(圖五)、懶骨頭內容物爆出,都讓我連連懷疑自己買了兩次的票是否真的值得,而且還表示是六十週年紀念展..加上倉庫較為陰鬱靜謐的感覺,不似前年在新光三越A9展覽時的明亮活潑。記得當時還有外籍父母帶著孩子去看展,一家子開心討論的印象。 大概又看了一陣子比較平心靜氣後,才能好好欣賞作品。去年我沒去看展無法比較,只能與前年的經驗來對比。感覺數位創作/印刷的展品多了些。就出版商的角度來說,或許是蠻方便可以直接輸出的格式。但就現場展品來說,其實還是期待看到筆觸或是材料拼貼疊加的各種創作手法,因此略感可惜。 慶幸的是,大量不同國家的插畫作品一起展覽時,除了能看到插畫家在作品中呈現自我外,還多了表現國家特質的社會意義。 即使是畫作,也能在其中能看到德國的嚴謹、俄羅斯的陰鬱寫實(圖八)、美國的自由活潑、中國的社會氛圍(圖九)、台灣的島嶼日常紀錄(圖十),日本的細膩內斂....且還有一些較不熟悉的國度,例如拉脫維亞(圖六)、伊朗(圖七)....等的作品,令我大開眼界。 大量不同創作者的作品一起展出,其實有時比看單一創作者的展覽要有趣。可以同時見到不同人們的創意,並銳利自己的美感敏感度,還能藉此連結不同地方的特質及文化感性,實為享受。 總而言之,看完展還沒消的氣,打算晚餐吃頓垃圾食物來振奮心情。沒想到好不容易找到座位坐下,隔壁相互餵食的情侶,倒是又擾亂了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