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林子(本名劉俠,1942–2003)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台灣作家與社會運動者,她的生命就像一部勵志故事。
🌱 生平背景
出生:1942年於陝西扶風縣杏林鎮,筆名「杏林子」既紀念故鄉,也寓意她與醫院、病痛的不解之緣。
疾病與轉折:12歲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幾乎全身關節僵硬,行動困難。16歲時因基督信仰而重燃對生命的熱情,從消沉轉向積極。
教育:僅有小學畢業,但透過自修、函授與廣泛閱讀,培養出深厚的文學素養。
✍️ 文學創作
作品特色:
以散文為主,文字簡練、溫柔卻充滿力量。
主題多圍繞「生命的價值」、「逆境中的奮鬥」、「愛與信仰」。
她的文章常被選入中小學教材,如〈一顆珍珠〉。
代表作:
《生之歌》
《生命頌》
《杏林小記》
《感謝玫瑰有刺》
《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 社會貢獻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1982年創立):推動「福音」與「福利」並重,幫助身心障礙者。
殘障聯盟(1989年成立):首任理事長,積極爭取身障者權益。
榮譽:曾獲「十大傑出女青年」、國家文藝獎、榮譽博士學位等。
🌟 精神意義
杏林子的人生是「殘而不廢」的生命見證。
她用文字與行動告訴世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身體的完整,而在於心靈的堅韌與愛的實踐。
她的作品不僅是文學,更是一種社會教育與心靈療癒。
杏林子把「病痛」這個沉重的象徵,轉化為「生命的讚歌」。她的生命與作品,就是「逆境中的光」。

杏林子(本名劉俠,1942–2003)是一位極具影響力的台灣作家與社會運動者,她的生命就像一部勵志故事。
🌱 生平背景
出生:1942年於陝西扶風縣杏林鎮,筆名「杏林子」既紀念故鄉,也寓意她與醫院、病痛的不解之緣。
疾病與轉折:12歲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幾乎全身關節僵硬,行動困難。16歲時因基督信仰而重燃對生命的熱情,從消沉轉向積極。
教育:僅有小學畢業,但透過自修、函授與廣泛閱讀,培養出深厚的文學素養。
✍️ 文學創作
作品特色:
以散文為主,文字簡練、溫柔卻充滿力量。
主題多圍繞「生命的價值」、「逆境中的奮鬥」、「愛與信仰」。
她的文章常被選入中小學教材,如〈一顆珍珠〉。
代表作:
《生之歌》
《生命頌》
《杏林小記》
《感謝玫瑰有刺》
《在生命的渡口與你相遇》
🤝 社會貢獻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1982年創立):推動「福音」與「福利」並重,幫助身心障礙者。
殘障聯盟(1989年成立):首任理事長,積極爭取身障者權益。
榮譽:曾獲「十大傑出女青年」、國家文藝獎、榮譽博士學位等。
🌟 精神意義
杏林子的人生是「殘而不廢」的生命見證。
她用文字與行動告訴世人:生命的價值不在於身體的完整,而在於心靈的堅韌與愛的實踐。
她的作品不僅是文學,更是一種社會教育與心靈療癒。
杏林子把「病痛」這個沉重的象徵,轉化為「生命的讚歌」。她的生命與作品,就是「逆境中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