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場邊有幾隻流浪貓,其中一隻黑白相間的「賓士貓」,是我在去年某次大地震前後遇見的。牠有個同年齡的好友:一隻小黑貓。
看著牠們,總能感受到一種細微的變化。從前,牠們只能小心翼翼地藏匿在角落,等待過路人匆匆施捨食物。現在,牠已經能自在地趴在跑道旁,眼神平靜地看著人們運動。那份從躲藏到安然的存在感,令人動容。
然而,網路上關於「是否應餵養流浪動物」的爭議始終存在。
我對這種將人類置於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另一個生命生存權的討論,感到深深的不適。人類已極大地佔據了地球資源與空間,卻還能理直氣壯地對著與我們共享同一片天空的生命,高談闊論牠們「值不值得」被餵食、被幫助?
說實在的,這種傲慢的議題討論,本質上令我感到心寒與反胃。

體育場邊有幾隻流浪貓,其中一隻黑白相間的「賓士貓」,是我在去年某次大地震前後遇見的。牠有個同年齡的好友:一隻小黑貓。
看著牠們,總能感受到一種細微的變化。從前,牠們只能小心翼翼地藏匿在角落,等待過路人匆匆施捨食物。現在,牠已經能自在地趴在跑道旁,眼神平靜地看著人們運動。那份從躲藏到安然的存在感,令人動容。
然而,網路上關於「是否應餵養流浪動物」的爭議始終存在。
我對這種將人類置於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另一個生命生存權的討論,感到深深的不適。人類已極大地佔據了地球資源與空間,卻還能理直氣壯地對著與我們共享同一片天空的生命,高談闊論牠們「值不值得」被餵食、被幫助?
說實在的,這種傲慢的議題討論,本質上令我感到心寒與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