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精,是選擇留下;跨域,是為了生活被迫漂流。》
#「通才」或「跨領域」員工在某些情況下正被雇主視為較佳選擇。
報導指出,雇主對於通才的需求正在增加,「專精 vs 通才」的選擇變得更具彈性。
例如根據《Zapier》報導,2023 年資料指出:在全球 36,000 名員工中,有 52% 自認為是
通才。
表明跨領域/廣泛技能的角色在現代職場中有其位置。
———————————————————————————————————————
那天,三井的晚風有點鹹。
高聳的摩天輪轉得很緩慢,像一堵閃亮卻跨越不過坎。
我坐在岸邊的觀景平台,看著夕陽掛在摩天輪與起重機吊臂旁,
有點像嘲笑:服務業與理工工作的選擇。
在媒體的嘴裡,我屬於「崩世代」的那群人:35~45歲。
2008年,那場金融海嘯砍掉了太多產業。
包含,當時我所在的科技業。
原本在南部面板廠,還很慶幸自己進了幸福企業,
領著還算可以薪水(24K);
面對突來的海嘯,不只自己被「吞噬」,連幸福都沒了。
那年我才懂,
當失業變成一種現象,逃難已不足以形容對它的恐懼。
裁員後,我轉行。
從科技業到服務業,
再到營造、工程、行政管理。
每一次現象級的失業潮都像重啟人生般艱困。
沒想到,選擇了最安穩不容易裁員的行業;
結果,又是一波大失業潮。
這次連這個行業都被吞沒了。
專精的人在安穩年代裡發光,
可是一旦遇波折,也是最不容易脫離的固定班底;
而跨領域的人,
雖然不夠專精,卻還能換個領域繼續糊口飯吃。
不是我不選擇專精,
只是生活從來沒有給我選的機會。
面試官問我:「你怎麼換這麼多?」
我很想說:「因為我帶賽,做哪行都遇到現象級裁員潮。」
但最後只笑笑說:「入行太晚。」
這社會容不下太多真話。
摩天輪已轉到頂,地球依舊在轉,
不會因為我失業而暫停了人生。
金融海嘯那年我失去了依賴的工作,
後來學會了生存。
我不想再專心當個車廂,等著被人選擇,
而是那個能自己轉動的軸心,帶著一群車廂轉動著。
—————————————————————————
#如果失業只是單純失去份工作,那不足為懼;
但是失去的不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片相關產業時,
該如何生活才是重點。

《專精,是選擇留下;跨域,是為了生活被迫漂流。》
#「通才」或「跨領域」員工在某些情況下正被雇主視為較佳選擇。
報導指出,雇主對於通才的需求正在增加,「專精 vs 通才」的選擇變得更具彈性。
例如根據《Zapier》報導,2023 年資料指出:在全球 36,000 名員工中,有 52% 自認為是
通才。
表明跨領域/廣泛技能的角色在現代職場中有其位置。
———————————————————————————————————————
那天,三井的晚風有點鹹。
高聳的摩天輪轉得很緩慢,像一堵閃亮卻跨越不過坎。
我坐在岸邊的觀景平台,看著夕陽掛在摩天輪與起重機吊臂旁,
有點像嘲笑:服務業與理工工作的選擇。
在媒體的嘴裡,我屬於「崩世代」的那群人:35~45歲。
2008年,那場金融海嘯砍掉了太多產業。
包含,當時我所在的科技業。
原本在南部面板廠,還很慶幸自己進了幸福企業,
領著還算可以薪水(24K);
面對突來的海嘯,不只自己被「吞噬」,連幸福都沒了。
那年我才懂,
當失業變成一種現象,逃難已不足以形容對它的恐懼。
裁員後,我轉行。
從科技業到服務業,
再到營造、工程、行政管理。
每一次現象級的失業潮都像重啟人生般艱困。
沒想到,選擇了最安穩不容易裁員的行業;
結果,又是一波大失業潮。
這次連這個行業都被吞沒了。
專精的人在安穩年代裡發光,
可是一旦遇波折,也是最不容易脫離的固定班底;
而跨領域的人,
雖然不夠專精,卻還能換個領域繼續糊口飯吃。
不是我不選擇專精,
只是生活從來沒有給我選的機會。
面試官問我:「你怎麼換這麼多?」
我很想說:「因為我帶賽,做哪行都遇到現象級裁員潮。」
但最後只笑笑說:「入行太晚。」
這社會容不下太多真話。
摩天輪已轉到頂,地球依舊在轉,
不會因為我失業而暫停了人生。
金融海嘯那年我失去了依賴的工作,
後來學會了生存。
我不想再專心當個車廂,等著被人選擇,
而是那個能自己轉動的軸心,帶著一群車廂轉動著。
—————————————————————————
#如果失業只是單純失去份工作,那不足為懼;
但是失去的不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片相關產業時,
該如何生活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