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區

1.3K公開貼文
28私密貼文
此為公開討論區,開放所有會員參與發佈貼文與互動

vocus 討論區是讓格友們盡情交流的空間,開放給每一個在 vocus 創作、交流、閱讀與互動的你。

歡迎把這當成 vocus 的里長辦公室,有事沒事都可以來進來聊聊,為了讓討論區在熱鬧之餘,也能維持正向的交流品質,還請各位在發佈貼文前,務必參考以下置頂的《互動指南》貼文👇

譁語 Artyan
2024/04/28·
創作勢必來自於作者的生命經驗?
在另一個創作平台上看到一些討論,說角色在故事誕生之前作者就愛著他們。有一派聲音表示不認為角色有靈魂會自己演出有生命,所有故事都來自於作者的生命經驗。
這讓我忍不住想,假如角色/故事的搭建凝聚了許多我(創作者)從其他文本中見到的元素,那還是出於我的「生命經驗」嗎?是或不是,又為什麼?
換句話說,那些我們喜歡的電影、小說、漫畫、藝術,誠然都因著我們自身投影所以產生偏愛之情,但如同《一一》裡那句「電影的發明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因為我們在裡面獲得了至少兩倍不同的人生經驗」,這合理嗎?我們一生中見過無數人,但見過他們的生活態樣、軟弱悲傷、堅強明媚,難道我們就能作是自己如同那般活過了嗎?
以下只是我的看法,沒有結論。也歡迎大家表達意見,正方反方我都很歡迎。
於我來說,對於外在事物的「觀察能力」確實出於我,但是人難以量化那些外在資訊進入我們腦中資料庫時,有多少是「它們原始的樣貌」、又有多少是「我們先初步拆解分析的樣貌」,有沒有一種可能,人(或者一部分的人)只能接收那些他們能夠理解/認知的事物,因此從外部訊息擷取時就產生了篩選,甭題那些資訊流在腦中轉化產出時,與原型相比在第三方眼中還是不是一回事。
這種認知落差造成的非形式謬誤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因為認知性的問題涉及太多,包括個體的認知功能是否能有效攝取(以自然存在的方式攝取與篩選)他者欲傳遞的議題,也包括他者的認知功能是否能有效傳遞該當事人想表達的議題,其次才是更進一步的價值認同與同理心。
進一步說,角色於我而言,更像是久未聯繫的朋友,有時可能是忽然闖空門(貿然進入我的大腦)的人,比起感受他們的感受,我更常率先覺知他們的存在。
或許我是「愛」著他們的,但那更像是對待另一個獨立個體、而不是我的投影或造物。他們在我的主觀現實裡存在,而不是基於我的主觀而存在,是宇宙意志將他們的存在跟我(敘說者)產生連結,我與他們都是宇宙意志的造物——所以有時,我會因為新角色的出現感到不適,好像腦中忽然鑽進了不屬於自己的思緒,可我必須寫下來,因為這是作為寫作者的使命,也是宇宙賦予我的使命。
我不認為世上有著只有我能寫出來的故事,但我認為,我必須將在腦中浮現的事物寫下來,那是作為寫作者的責任與義務。
我對於上述問題並無具實的解答,只是赫然發現,我對這個時常使用的詞彙(生命經驗)是如此陌生,以至於當我要定義它時,無從找到方向。
會不會那些琅琅上口的花俏詞彙,不知不覺讓我隱蔽了自己真正的意圖跟行為呢?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