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琉州藩南明氏門中

8會員數
30內容數

《長征》

民國一百二十一年(二零三二)初春,台海戰爭爆發,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的徐常玉,下令軍隊準備長征。
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先頭部隊先後攻陷福建金門、馬祖地區,一紙長征令遂令大批國軍開始撤離臺灣島。
三月十七日,國民政府獲悉月底解放軍即將進攻澎湖的消息,連夜將島上的駐防部隊撤離至臺灣本島,此時國民政府已制定好周全的轉進計畫。
次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徐常玉召集全台二十四萬正規軍,集結於基隆港;隨著大批武裝部隊的湧入,國民政府整備了幾近百餘艘糧餉輸送艦和大小軍艦千餘隻,大批部隊已然蓄勢待發。
當日正午,總司令徐常玉親自率領二十四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基隆港伐兵北上。正所謂「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這批軍隊突如其來的舉動,確實引發周邊鄰國不小的騷動。然而,這卻正是徐常玉過人的軍事天賦,能夠不按牌理出牌,乃常人所不能及也!
三月三十一日,國軍在對馬海峽遭遇到和韓兩國守備軍隊的監視行動,然而三方均未引發衝突,國軍順利地進入日本海。
四月十三日,在歷經一番舟車勞頓的漫漫長路之後,革命軍終於登陸了海參崴。
翌日,徐常玉會見了俄軍統帥史特拉夫斯基,雙邊簽訂了海參崴協議,俄國允諾中國國軍借道通過外興安嶺以南的俄羅斯領土,而國軍則以海軍船艦作為此次協議的交換內容。
四月二十日,在完成所有與俄軍交接的協議履行與岸上補給之後,徐常玉下令將海軍編整入陸軍部隊,共計約十個師團,由徐常玉統籌調度。
這批交接完的部隊,並沒有太多空閒時間駐足停留。在經過幾個月馬不停蹄的長途跋涉後,國軍從尼布楚長驅直入此次征途的目的地——外蒙古。
在進入色勒格後,徐常玉下令兵分三路,分別為由陸宗逵將軍率領的西路軍、王重山將軍率領的中路軍,以及由劉成豐將軍所率領的東路軍。三軍同時進攻,其中以中路為主要進攻路線,向烏蘭巴托方向進兵,西路朝著烏里雅蘇臺方向出擊,東路則是轉往東方省前進。
十月十九日,中路軍率先入主烏蘭巴托,國軍憑藉著人海戰術的戰略優勢,在經過一番激烈的圍城戰之後,蒙古軍決定棄城後撤。進入烏蘭巴托城內的中路軍主力,旋即宣布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同時調派大批 M1A2 重型裝甲部隊,繼續向南前進戈壁沙漠。
與此同時,西路軍的西進路線並非如想像般順利,主線部隊在札布汗遇到了大規模的遭遇戰,在蒙軍將領察孛齊齊格殊死抵抗下,西路軍遲遲久攻不下,雙邊陷入長期的拉鋸戰;眼看國軍士氣日漸低迷,陸宗逵決定讓地面部隊假裝佯攻,再藉著無人機從旁發動突襲,以此掩護側翼軍隊發動進攻。
此計果然讓蒙古軍落入圈套之中,頓時亂了手腳;隨著主帥察孛齊齊格被俘擄,蒙軍遂無心再戰,倉皇而逃。
東路軍則在行軍到半路途中,陷入由吉罕帖木兒率領的蒙古軍隊設下的埋伏,因而損失慘重,主帥劉成豐也在此次戰役中戰死。東路軍於是停止前行,直至烏蘭巴托的援軍趕來馳援,方才接續東進。
然而,隨著烏蘭巴托和烏里雅蘇臺的雙雙陷落,蒙古國總統那圖思不花決定致電徐常玉,表明願意投誠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同時對外宣布外蒙古回歸中國。接獲蒙古國歸順消息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於民國一百二十二年(二零三三)六月十五日取消臨時政府地位,重新建立中華民國政府,並正式宣告遷都烏蘭巴托。
自此,歷時一年三個月的長征結束,史稱「三萬六千里長征」。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徐常玉的蒙古服合照 / AI 攝影
——以上內容純屬虛構——

精選內容

擁有者

日月昭昭,故國有明。
追蹤最新動態, 和 8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