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on cover

百軌夜談

14會員數
20內容數
當人什麼都相信的時候,也代表他什麼都不信。

從小生長於印度教信仰家庭的Pi,同時信仰著基督教、伊斯蘭教,他遵循著每種宗教的儀式,禮拜、用餐前禱告,而他的父親對他說:「當人什麼都相信的時候,也代表他什麼都不信。」

信奉理性、科學的父親,雖然對Pi在信仰上的「多情」不以為然,然而,比起讓Pi全盤接受他所灌輸的一切,他寧願Pi相信那些他所不相信的,然後,BE RATIONALLY。


raw-image



宗教,是探索內心的路徑


我想先從結局的問題做開端:搭上Pi的救生艇的,究竟是動物?或是人?


電影中前來進行事故調查的人,原本聽完動物版本的故事時是不可置信的,直到Pi重新以人代入整個故事,他們才真正認同這個「事實」。


如果去翻看這部電影的有關資料,現實中確實也曾出現過海上漂流吃人肉求生的案件。不過,比起以夢幻的敘事去呈現血淋淋的慘案,我更傾向於認為這部電影是藉由少年Pi的故事,推動我們去探索內心、自我。


在Pi的電影故事裡,每種動物形象、天象氣候都可能有其內、外在的代表意義,而其中的理查帕克(孟加拉虎)一方面代表存在於內心的恐懼,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生命中那些避無可避的困境。


不論我們更傾向相信人的版本或動物的版本,最終它所展示的實質智慧都是Pi在困境之中,直面自我的凶險與成長。


少年Pi的整體故事與宗教信仰有些類似,不論我們選擇相信哪一種宗教,祭拜哪一尊神明,這些都是形骸化的方法。人類不是因為定時朝拜、餐前禱告才能獲得解脫或永生,宗教之所以要求我們去做什麼、不做什麼,本質上是為了協助我們去達成培養愛、同理心、克制慾望、克服恐懼等目的。


所以,宗教是一種由前人所指出的探索途徑,是一種手段,是一艘用來渡河的船,卻非目的。正如這部電影當中,不論搭船的是人或動物,不論毘濕奴的島嶼是否真實存在於世界裡,我們也只是經由這些符號,去看見一場自我探索的歷程。


為什麼神不能幫我們解決一切的問題?


我臣服了,祢還要什麼?

電影裡有一幕,Pi在一場狂風暴雨中失去了所有物資,連理查帕克都被嚇得蜷縮在船艙的帆布下,他無助又憤怒的對正落著大雨的天空吶喊:「我臣服了,祢還要什麼?」


Pi信仰了三個宗教,為什麼到頭來這些神明卻不能為他解決問題?為什麼大雨不能停下?為什麼繼續刮著大風?為什麼偏偏把物資都捲走了?


或許是因為人類自始對於宗教就懷抱著錯誤的期待,以為擁有了一張船票(宗教),就能萬無一失的抵達目的地(他們即將搬遷前往的美國),然而想要到達目的地的,不僅需要一艘船,我們仍然要面對變化莫測的天象、外在環境的侵蝕,以及我們內在的調適與平衡。


平靜富足卻吃人的島嶼


電影中,Pi和理查帕克曾踏足過一個看似平靜、物資充裕的島嶼,島嶼上有對理查帕克毫無防備心的狐獴,滿滿的理查帕克的食物,也有能讓Pi充飢的植物和乾淨的飲水,但在夜裏水池浮出的人的牙齒,卻讓我們看見島嶼的黑暗面。


那座從遠離後回望、毘濕奴一般的島嶼,象徵著平靜安逸之中所潛藏的危機。一旦習慣於日復一日、沒有風暴和危機,習慣於宗教所帶來的撫慰,我們不僅永遠抵達不了目的地,也可能就此被悄然無息的變化所吞噬。




初見《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場從泳池底看向天空的鏡頭,那一幕是離開電影院後,任何螢幕都無法再次重現的幻夢。不論後來的故事如何深沈,或後來查找相關資料時,真實慘案如何駭人聽聞,我一直都會想起那一幕的色彩,和視線穿透水、看見天空的那一剎那的感動。


關於宗教只是對這部電影一小部分的探索,它就像一本值得重複閱讀的書,在不同年紀裡,會讀出不同的感受和想法,並從一幕幕如神話故事般的畫面中,印證現實的經歷,因此,即時過了非常多年,依然很推薦每個人去重溫這部李安導演的作品。

精選內容

擁有者

百軌夜談
追蹤最新動態, 和 14 位同樣興趣愛好的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