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潘 很高興聽到這個故事耶,我個人非常佩服能把一件看似小事做到最好的人,也就是故事你的老婆,聽完真想來個12顆米麴黑豬水餃。也讓我想起在商學院的Case Study練習,感謝分享!
我個人淺見:產品(水餃)因爲用料好、手工製,無法大量生產,客群走向精緻(預約制或是私廚),在台灣美食之國競爭激烈、同種產品百家爭鳴下,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而口耳相傳也成為了一種有趣的行銷技巧。當產品或服務是很不錯的狀態下,飢餓行銷確實可以帶來話題,比如傳統季節特定的月餅、粽子或潤餅等,台灣許多城市都有著百年老店和創新特色的小店。若是小吃的話,我個人非常愛團購水餃和蒜味肉羹,真的是會為了一些招牌而負擔更高價,只為了嚐到那口名氣。或許,台灣人真的對食物真的很挑嘴的,機器出來的水餃皮和肉餡真的不一樣,能維持著大排長龍的客人,我相信背後都有著堅持初心的老闆!
希望你的老婆能生意興隆,預約滿滿,但因為會顧及品質和客人交情,便也希望保重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