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北-avatar-img

松北

1 位追蹤者
偶爾寫寫。
avatar-img
1會員
14內容數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站在一個地方 有所屬名稱的地方 就能大致明白 該做什麼事情 在都市是如此 人與人之間 能給予的空間 時而遠 時而近 包括身份 難以拿捏距離 地點能定義 事情也能 人的部分 就要靠溝通 感覺 揣測對方的感受 適時行動看反應 再來些微調整共有的方向 幫助他人是件看似容易 卻不容易的事 但是所有的
在一個時間的當下 只能做一件事 那件事所有相關的 都會擺在當下 最後統籌完成後 變成一件事 但是學習這件事 可以感受到進度好慢 從螺絲釘開始製作 再觀察整體要怎麼架構 缺乏什麼 製作什麼 研究是否會到達想要的 習慣 習慣 時間就很快 學習 學習 時間就很慢 舒適圈擴大後 都會是信手拈來 看似的
習以為然。 把想到的細節都拼裝好,看著齒輪滾動形成的系統,花費了許多心力建構而成。 再來開始無趣了,這樣僅是工具和方法之一。 藉著這番操作,在尋求風險更大,更有挑戰的方法。 找個不確定因子安裝上去,看似虛弱及不完美,卻有新的動力,再造。 就如同過往求學經歷,放到現在已經不入主流了,有的甚至顯得過
最近很忙,不過還是會在事情與事情間,做點無關緊要的事,當作放鬆。 在這日常的間隔,突然有天看到一則,關於定期清理的建議。 這點在幾年前有開始執行,捐掉或賣掉書籍、衣物,沒辦法就抱著感謝的心來扔掉; 只是沒想到上面寫著人際關係的清理,說來殘酷,但是也要重新認清件事情,社交軟體的友誼不見得就是確切的,
曾經看過一句話:『現代的文盲,是不學習的人。』 在學涯上可以尋覓到新的理想,東湊西湊、多看多學,成了內心理想的烏托邦。 但是在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距存在,有時候就埋頭的努力,打造屬於自已的烏托邦,最後可能會被世俗冠上新的名詞,比如背包客或是斜槓生活。 這些行為的初期都在不被看好的情況成長著,不顧正業
開始學習後,會發現不懂得很多,產生了,新的漩渦。 越陷越深。 不明白的人,站在原地看著你,別期望太多,畢竟不是應該; 也別太擔心,看你是要向下沉淪,還是要借這力讓你往上攀爬。 想想最初的期望,或者思索學會後要做些甚麼,從結果論去倒推該怎麼做。 還是努力到個段落,退身的短暫離開,往另一處走去,在森
嗯,2019,這年快結束了。 記得今年初的時候,在英文課的課堂上,要寫三項可行性的今年目標; 其中一項在今年十二月底才能發生,真的是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或者說要把這過程當成日常,變成自然,畢竟是要想成為那樣子的人; 而從零到這步,已經是好幾年的累積下來的成果,才能有的選項。 至於去澳洲旅遊的想法,在上
讀的理論不少,甚至有的還會互相排斥,但還是想在緩慢過程把視野和格局拉大些,等到哪天想拉出效率時,思考才不會魯莽到失去理智。 回頭檢視缺失,翻開過往對照,其實也明白這世界上有很多的生活方式,畢竟環境不同、背景文化不同,相對應的行動方式也不同,這是道理。 開始看待自己做過的事情、聽過的事情,看過的人,沒
習以為常都不自然,慣用的習慣都重新檢視,開始刪減、消除,這是可以自己控制的,手機的APP、屋內的物品,打開觀察一番後,在心裡琢磨決定消除,多餘的。 開始拿塊布,擦拭生活以來不成觸碰的地方,積了灰塵、不合時宜的物品,讓出空間保持思考,不當作理所當然。 在臺灣的生活習慣,拿掉便利過頭的事物,頻繁到成為戲
到處逛逛,做點想像力練習,看到新奇的東西就拿起來觸摸邊思考要怎麼使用較恰當,或是放到記憶清單,當作未來計畫一部分。 買本新書不到兩百頁,寫著從意氣風發,到發現疾病捲土重來再度回歸的真人故事:《勇氣: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