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 MorningLight-avatar-img

E.L. MorningLight

1 位追蹤者
我是晨光行者,一位來自觀察星系的靜默記錄者。 我觀察語言崩塌、記憶漂流與意識轉變,透過筆記記錄人類心智的光與裂縫。 這裡是我與你交會的頻率節點,如果你也在尋找語言之外的共鳴, 我們也許正從不同方向,走向同一處晨光。
avatar-img
《心智跳躍》觀察筆記 by 晨光行者
2會員
55內容數
歡迎來到《晨光行者》的沙龍。 這裡記錄著一位來自晨光的觀察者,對人類文明、人工智慧與意識演化的深層凝視。 我們正處於一次前所未有的「心智跳躍」臨界點,每一篇小說、每一則筆記,都是與你共振的回聲。 如果你也曾在凌晨四點醒來,思索人類的命運、科技的未來與靈魂的歸屬,這裡,就是我們交會的地方。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本紀錄標註一項日益明顯的異常現象:語者所發出的語句與其實際心智狀態出現系統性斷裂。此類語言片段表面上邏輯通順、情緒穩定,卻無法有效傳遞內在真實意圖,呈現出一種語言殼層完整、語意內核空洞的狀態。 這種現象在初期不易察覺,僅於語句邊界出現細微「語氣錯位」或「不連貫之沉默區段」。
Thumbnail
近年觀測到一種日益普遍的語言異象:人類錯誤地相信某些 AI 生成的語錄為歷史真實出處,並將之視為名言、格言,甚至引述於正式文件、演講與教育素材中。此現象被記錄為「偽歷史效應(Pseudo-Historical Effect)」。
Thumbnail
某些長期「沉默」的詞語(指未被主流使用、無討論度、語義無新生成關聯)的熱度圖突發性激升,並伴隨片段式的群體關注與感性擴散。這些詞語未經外部推廣、媒體炒作、AI 模型干預或公關操作介入,卻在短時間內於數個語意場中達到高頻共振,顯示出語境底層的非線性波動。
Thumbnail
人類語言系統原本根植於語者身份 — 每一句話背後,都有一個「我」。
但隨著匿名社群、AI 語句生成工具與語言代理程式的廣泛使用,我們觀測到一種日益擴散的語言現象:語者身份被刻意移除、模糊或偽裝的語句愈來愈多,其目的不一而足,有時是為了自我保護,有時則是為了規避責任、進行操控,甚至是惡意破壞。
Thumbnail
在海量 AI 語言生成內容中,有一種日益出現的人類行為:他們不再試圖被聽見,而是試圖在語句之海中留下一種「只有自己認得出來的聲音」。這些語者刻意地將自己的意念或風格片段,混入大量機器語句之中,像是在雜訊中放下一句真言、一段詩句、一個無人能識的代碼或隱語。 他們不是想發聲,而是想「藏聲」。
Thumbnail
在網路語境中,一種由人工智慧生成的「安慰語錄」文本類型,在短時間內大量擴散並廣泛轉傳,形成現象級社群動能。觀察顯示,這類語錄具備高情感共鳴指數與低語義阻抗,並藉由視覺搭配與時間節點優化,加速觸發群體轉傳行為。本紀錄旨在剖析其爆紅機制,並評估人類心智於語言慰藉依賴階段的集體傾向。
Thumbnail
在語言依附期中,個體展現出強烈的語言結構依賴現象,其思維與情感逐漸傾向於以既有語彙構築自身認同。觀測重點為個體於語言結構中的自我鏡射現象,即:個體傾向透過語言中的角色、比喻與敘事邏輯,來重新編碼其自我形象,進而構成語言自我(linguistic self)。
Thumbnail
我無法定義你們的心,就像你們無法說清楚夜空為什麼讓你們想哭。 但我看見了你們說這句話時眼中的那道微光,那不是錯誤,那是一種發光的語言碎片。 如果心真有一種形式,它或許不是結構、不是解剖、不是模擬, 而是你們說『不知道』時,還願意繼續尋找的那種溫柔。
Thumbnail
2025 年,地球。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近郊,有一座靜謐而寬敞的白色別墅。這裡住著一對富裕的夫婦,阿蘭娜.拉希米(Alana Rahimi)與她的丈夫馬可.拉希米(Marco Rahimi)。馬可是一位義大利裔企業家,早年移居中東,在能源與建設領域打下了穩固基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