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說話練習》1、2讀後心得:我們都需要練習說話

《媽媽的說話練習》1、2讀後心得:我們都需要練習說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宇宙總是會把我需要的書籍帶給我,之前那本《爸媽,可以安靜聽我說嗎?》我已經超喜歡了,看完這本感觸更深,在學會與孩子說正確話之前,最應該避免自已說出不應該的話語,那些話語雖然有時你常聽到但對於孩子來說只會讓他停滯而非進步。

這本書籍作者寫得更淺白,我覺得更容易上手,就算你不看文字,直接看作者的舉例就有明顯的效果。因為這樣我又買了2來閱讀。


比起理論我更喜歡書籍中有強烈的實戰,《媽媽的說話練習1》比較注重在父母親可以如何回話,還有避免說出怎樣的話語,像是追究、責難、命令、誘發羞愧......等,你會發現在閱讀的時候一直看見自己的影子,原來這些話語並不會幫助孩子成長,說不定會讓孩子更加討厭和你對話,所以如果我們可以看著書籍來練習正面的話語、正面的理解、正面的解釋、最重要是認同孩子的感受,讓孩子願意與我們對話,親子之間會更加和諧與進步,如同書中所說「父母常說正面,肯定的話,可以促進溝通,讓孩子敞開心扉 」。


而《媽媽的說話練習2》注重父母親本身,身為父母我們要先了解自己本身的脆弱點,才能了解孩子的脆弱點,進而培養內心堅韌、不畏失敗的不倒翁孩子,這邊把摔倒後很快可以重新站起來的不倒翁比喻孩子,也象徵自尊和復原力,內容包括父母與孩子的共鳴和培養內心堅強的孩子,實際舉例沒有《媽媽的說話練習1》多,如果你想看比較多的舉例我覺得1就很足夠,如果可以也可以閱讀2進行延伸。


這兩本書跟我以往所閱讀的親子書比較不一樣,我以為內容會繼續在傾聽和認同或是講解有關丁山理論,當然這幾點在育兒方面也是非常重要,但問題是不曉得自己和孩子對話中方式對不對,再回頭翻書又覺得很麻煩,我買的時候有附贈一本練習手冊,裡面的舉例比較貼近我們日常對話,我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比如我兒子上廁所很不喜歡沖馬桶,我每次都會在他去廁所時喊他「沖馬桶」,閱讀完我換了一種說法,「哥哥,你會記得衝馬桶齁。」他回我嗯哼,然後沖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話實在講得太好了。


家庭的和睦不是白白得來的,而是透過努力加 「溝通」的產物。

我也是一直學習當個讓孩子願意傾聽的媽媽,除了自我情商管理,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教養書真的可以幫助你更加認識你的孩子,如同書中所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邊至少要有一個可以讓他覺得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毫無顧忌想說什麼就說、想問什麼就問的。」

當孩子年齡越來越大,親子間的關係如果還是可以和睦我覺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最後用書中這段話來結語,育兒沒有固定公式,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根據孩子量身訂做的養育是最理想的。小小孩還不太清楚自己的脆弱點,父母應先察覺到孩子的心理優勢和弱點,並以式當的方式幫助孩子運用。

avatar-img
妹仔的沙龍
0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妹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更DAY13我已經不管是不是能有一千字了,打著打著就達標了。 這兩天在閱讀這本《這輩子要賺多少錢才夠?》,目前看第一章,人為什麼會窮? 作者說所謂的窮困,其實不是來自於賺不到錢、也不是花太多錢,而是來自於我們根本沒想過,想追求有錢這件事,到底是為什麼?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那時的我認為有錢可
老實說我已經不知道日更第幾天了,雖然有時候並沒有維持到一千字,雖然有時候我會用心得帶過,雖然我不時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我今天還是持續寫,不管寫好或不好,我都希望自己一直持續下去。 今天來分享我如何養成自律習慣習慣 目前我的自律習慣有抄寫心經、閱讀、早起,目前比較無法克服的是運動,為什麼我會想養成這
你是不是想閱讀書籍卻始終還沒開始? 讀了之後卻還是不知道書中在說什麼? 為什麼讀完覺得整本書都是重點? 我也曾經有著跟你一樣的煩惱,閱讀了很多書籍,讀完之後就沒了,甚至不知道為何而讀? 《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是付費平台「樊登讀書」的創辦人,靠著說書及讀書,三天創下2億人民幣的紀錄,影響330
日更DAY13我已經不管是不是能有一千字了,打著打著就達標了。 這兩天在閱讀這本《這輩子要賺多少錢才夠?》,目前看第一章,人為什麼會窮? 作者說所謂的窮困,其實不是來自於賺不到錢、也不是花太多錢,而是來自於我們根本沒想過,想追求有錢這件事,到底是為什麼? 這讓我想起我小時候,那時的我認為有錢可
老實說我已經不知道日更第幾天了,雖然有時候並沒有維持到一千字,雖然有時候我會用心得帶過,雖然我不時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我今天還是持續寫,不管寫好或不好,我都希望自己一直持續下去。 今天來分享我如何養成自律習慣習慣 目前我的自律習慣有抄寫心經、閱讀、早起,目前比較無法克服的是運動,為什麼我會想養成這
你是不是想閱讀書籍卻始終還沒開始? 讀了之後卻還是不知道書中在說什麼? 為什麼讀完覺得整本書都是重點? 我也曾經有著跟你一樣的煩惱,閱讀了很多書籍,讀完之後就沒了,甚至不知道為何而讀? 《讀懂一本書》作者樊登,是付費平台「樊登讀書」的創辦人,靠著說書及讀書,三天創下2億人民幣的紀錄,影響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