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被討厭的勇氣」嗎?|分享釋放煩惱、化解人際紛爭的技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多數人煩惱的源頭,多半是因為放了太多關注在他人身上,包含承受(或擔心)他人情緒、過分在意他人感受、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等,想要排除這些煩惱進而化解人際紛爭,實踐「課題分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什麼是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這個概念自幾年前《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爆紅之後,逐漸廣為人知,這本書的內容是以一位年輕人與一位哲學家的對話所組成,透過問答的方式由哲學家逐漸釐清年輕人的疑問,而文中影射的哲學家,正是個體心理學派的學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因為這個決定而帶來的結果,最後會由誰來承受,就是誰的課題。 —摘自《被討厭的勇氣》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區分為為「自己的課題」與「他人的課題」,如果這個決定的結果需要自己承受,那麼就是自己的課題,如果是對方(或他人)必須承受,那就是他人的問題。人與人之間很多煩惱或紛爭,多來自於過分干涉他人的課題所致。

所有人際關係中的紛爭,差不多都是因為一腳踩進人家的課題裡,或是自己的課題遭到干涉所引起的。 —摘自《被討厭的勇氣》

以下借用三種人際間最常見的煩惱或紛爭個案,來說明「課題分離」的運用技巧:

我們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期望

  • 個案一:小芳(化名)是個努力認真工作的年輕人,但回到家裡媽媽不但不認同她的工作選擇,甚至會透過冷嘲熱諷或貶抑的方式意圖控制她的人生,稍不順意的就採取情緒勒索的方式逼她就範。雖然很想搬出去,但思及萬一真的行動,媽媽採取激烈的手段(例如大吵大鬧甚至自殺)該怎麼辦?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真的很煎熬...

在這個個案裡,媽媽希望透過霸凌或情緒勒索的方式來控制小芳的人生,以「課題分離」的概念來說,很明顯地就是母親踩進了小芳名為職涯(甚至人生)的課題...這時候「情緒」、「控制慾」本身是母親的課題,而小芳的課題是「職涯」以及「面對母親情緒可以如何反應」的選擇。

課體分離的概念並不是要小芳不理會她的母親,或是乾脆搬出去不管她,而是透過課題的劃分,在遭遇情緒勒索時可以冷靜以對(因為那是母親的課題),同時理解職涯與自己想要採取什麼樣的反應是可以由自己去決定的,從而產生底氣、不再受母親情緒或語言的影響、劃出一個健康的界線。

別人也沒有義務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

  • 個案二:徐媽媽(化名)近期屢屢向我抱怨,孩子整天打電動、都不認真讀書,為了讓孩子認真向學,她幾乎每天都盯著孩子寫功課,搞得自己很累且與孩子的關係很僵...

這就是標準干涉他人課題的例子,徐媽媽最常對孩子講的口頭禪是:

「我是為你好」,但孩子真的這樣認為嗎?

「快去用功唸書」...孩子是被逼著唸書的,這樣的環境下他會愛讀書嗎?

有些家長除了唸書這件事之外,同時也意圖干預孩子的其他課題,科系、工作、結婚對象,到最後落得被埋怨的下場,很多煩惱與家庭紛爭不都是這樣來的?

孩子的課題就該由他們自己去執行。當然,阿德勒並不鼓勵放任主義(意味著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孩子在做什麼),父母的課題在於「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告知用功唸書對孩子的好處,並讓孩子知道,如果他想要唸書,你會隨時提供他良好的資源」,至於「用功讀書」則是孩子的課題,只能由他自己去做。

我們只能把馬牽到水邊,卻不能強迫他喝水 —摘自《被討厭的勇氣》

過別人要的人生最輕鬆,但誰可以為你的人生負責?

  • 個案三:小張(化名)從小就不喜歡被別人指指點點說閒話,所以一路扮演媽媽眼裡的乖寶寶,不僅遵照母親的期待唸指定的科系、到母親的公司上班、最後透過母親的推薦幸運做到某公司的部門主管,但對於部屬的詢問卻完全沒有主見,最近還可能會面臨資遣的命運,但現在媽媽不在了、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最近開口閉口都在說是媽媽誤了他...

有些人老是在尋求別人的認同、在意別人的看法或評價,甚至把課題的選擇權交給別人、人家說怎麼做就怎麼做,但人生過了就無法重來,好壞的結果還是要自己承擔。自己的課題還是得要靠自己來完成,畢竟人生是自己的。

不要介入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任何人介入你的。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這是別人的課題,你是無法干預的 —摘自《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的「課題分離」並不是教我們成為冷漠的人,而是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畫出一道健康的心理界線,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同時不需要自尋煩惱、做出違背心意的選擇;在與他人互動時也不需要干涉別人的課題,進而能夠產生更多的尊重與信任的互動關係,如此一來自然能達到釋放煩惱、化解人際紛爭效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陶玉銘|正向溝通力培訓師|跨族群交流(動物溝通師)
18會員
72內容數
覺得自己話不多,但人生卻跟溝通很有緣份...歷經過去十餘年教業務員溝通、到近幾年來踏入跨族群(動植物)溝通領域,這才了解到自己畢生的使命是「透過溝通促進生命間的和諧關係」。這裡是我筆耕的小小園地,願您能在這獲取最棒的資源,同時祝福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能在和諧中獲得幸福。
2024/09/02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真誠的溝通愈顯重要。本文探討幾個關鍵技巧,如真誠表達、主動傾聽、展現同理心等,幫助你成為一個更溫暖且受歡迎的人。這些技巧不僅能夠深化人際關係,也能讓你的每一次對話都充滿真誠的連結。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條溝通之路,讓心與心之間的橋樑更加堅固。
Thumbnail
2024/09/02
在現今忙碌的社會中,真誠的溝通愈顯重要。本文探討幾個關鍵技巧,如真誠表達、主動傾聽、展現同理心等,幫助你成為一個更溫暖且受歡迎的人。這些技巧不僅能夠深化人際關係,也能讓你的每一次對話都充滿真誠的連結。讓我們一起踏上這條溝通之路,讓心與心之間的橋樑更加堅固。
Thumbnail
2024/07/23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2024/07/23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Thumbnail
2024/07/12
當夠了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感覺對別人在怎麼好都只是付諸流水? 別人對自己的好都不懂得感恩? 有以上境遇的朋友,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或許會有些新的認識與啟發~
Thumbnail
2024/07/12
當夠了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感覺對別人在怎麼好都只是付諸流水? 別人對自己的好都不懂得感恩? 有以上境遇的朋友,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或許會有些新的認識與啟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抱怨往往源自他人的主觀情緒,而非事實。重要的是學會不受他人影響,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行動上。這篇文章探討如何從抱怨中走出,通過具體行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改變自己的心態,聚焦於可改進之處,才能真正促進個人及他人的成長與幸福。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Thumbnail
在面對生活中的「應該」時,我們常常感受到壓力與不快樂。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通過自我對話及敘事治療來解構內心的期待,讓我們有能力做出選擇,而非被逼迫遵循主流價值觀。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尋回內在的輕鬆感,學會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揹負社會對我們的期望。最終,我們可以活得更自在和幸福。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哲學家與心理師帶你開箱163道人生難題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Thumbnail
我們的許多煩惱,都是因為在人與事之間琢磨錯了方向。很多時候,我們被眼前的問題困住,以為解決了它們就能心安。然而,真正讓我們煩惱的,往往不是表面的事,而是我們的心態和思維方式。與其在小事上糾結,不如退一步看看整體情況。當我們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就能用更輕鬆的心態去面對挑戰。人生就像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情緒可以是一種恐懼症;但也是可以一種動力、一種把事情做好的助力。要如何面對自身的情緒、處理跟他人之間的情緒,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作者分享許多研究跟具體內容,希望能讓每個人都去認識情緒為何?並且不再飽受情緒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從自我覺察、正向情感以及表達自己等方面來擺脫情緒內耗,並提出了一些行動建議。作者還分享了一些提升人際關係、親子關係的方法。具有實用價值。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的挑戰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與情緒波動。本文分享如何認識自身問題及處理關係危機的方法,並鼓勵讀者以寫作的方式釐清內心。內文也提到心理學書籍《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觀點,並分享我調整內心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際關係中的挑戰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壓力與情緒波動。本文分享如何認識自身問題及處理關係危機的方法,並鼓勵讀者以寫作的方式釐清內心。內文也提到心理學書籍《被討厭的勇氣》中的觀點,並分享我調整內心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多數人煩惱的源頭,多半是因為放了太多關注在他人身上,包含承受(或擔心)他人情緒、過分在意他人感受、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等,想要排除這些煩惱進而化解人際紛爭,實踐「課題分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Thumbnail
多數人煩惱的源頭,多半是因為放了太多關注在他人身上,包含承受(或擔心)他人情緒、過分在意他人感受、把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他人身上...等,想要排除這些煩惱進而化解人際紛爭,實踐「課題分離」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