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關係中搞定自己?試試將焦點從「為什麼他」移到「為什麼我」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聊自我覺察的時候,我發現,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發展出覺察情緒的能力。例如:看到家人來電會焦慮到胃絞痛;看到老婆臭著臉會坐立難安。我們心裡知道特定場景會觸發某種情緒,然後呢?

循著這個發現,我們試著持續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接下來,才是我們要下功夫的地方。然而,注意力要怎麼收?觀察到自己有情緒不就是自我覺察了嗎?退一步說,知道自己情緒,對方也不會有什麼改變,關係也不會變好不是嗎?


面對實際的提問,我試著從自我覺察的角度,找出關係和諧的可能。這篇想聊聊之前答應讀者要分享的(挖坑未填):我們如何搞定自己?

💡【小提醒】:透過自我覺察的方式「搞定自己」,並非唯一方式;搞定自己更不代表「錯的是我」或「對方沒問題」等念頭。這麼做的目的只為了讓我們更理解自己,不讓情緒輕易隨外境起舞、安定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的心靈。平穩的內在,才有心力平衡關係中的失衡。



將注意力收回內在,在關係中搞定自己

注意力要怎麼收?

這裡的注意力,也可以理解成「焦點、著重的地方、專注力、視角」等,自己習慣的說法為主。以老婆臭臉為例:我發現看到老婆臭臉時,我會感到焦慮、坐立難安,心想著我是不是做錯什麼、少做了什麼,才惹她不開心?為什麼她臉色會這麼難看?

此刻我們的注意力是放在「為什麼她的臉色這麼難看?」,也就是他人/外境/現象上,並以此為中心展開內心的小劇場。如果你同時感受到自己正在焦慮不安,恭喜你!這正是將注意力收回內在的重要訊號。keep 住,兄弟!

💡【小提醒】:情緒總在提醒我們有些不對勁,要我們往回看看自己的內在。如果當下無法發現自己的感受,可以透過「覺察情緒」的練習增加敏銳度(網路許多相關資料,不額外展開囉)。


試著把焦點從「為什麼他」移到「為什麼我」

持續將注意力收回內在,也就是把焦點繼續放在「我感受到⋯⋯」,不被「為什麼他」分心。繼續往內探,「為什麼我會這麼焦慮不安?」我擔心老婆不開心?我為什麼擔心她不開心?不對,為什麼我會覺得她不開心是因為我?(持續將焦點放在「為什麼我」上)因為我想在她的生命中是好的、不惹她困擾的。所以我焦慮不安是因為我想成為她生命中美好的存在,如果不是,會讓我焦慮。

我們需要理解安撫自己到什麼程度,才足以應付關係中的衝突?答案因人而異。有人光是發現「原來我只是想要帶給老婆美好」就能帶著對自己的理解,善意面對老婆的臭臉,停止內耗與對立。有人則會繼續想,為什麼我會想成為她生命中的美好?為什麼我會因為不美好而焦慮?⋯⋯無限延伸下去,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往內在核心靠近。注意力內收到什麼程度,沒有對錯好壞,我們的目的是停止內耗與對立,找回關係中的平衡。

💡【小提醒】:有時候探討「為什麼我」對自我覺察與關係不一定有幫助,反而是危險的陷阱。例如容易內疚、時常檢討自己缺點的人,會認為都是自己的錯對方才會不高興,反而落入了小我的負向邏輯之中,讓自己心緒更加痛苦。切記!自我覺察時,請放下批判與對錯。


自我覺察只是一個過程
並非目標

自我覺察常被理解成目的地,一步到位後就能解決任何事。事實上,自我覺察只是個過程,一個明朗真實自我的過程。因此不用急著達到某種境界(沒有那種地方),更不用因為將注意放外在(為什麼他)而感到氣餒。保持回到內在的習慣才是重點。




3 個搞定自己的心法

下面分享對我自己滿有用的 3 個心法。它們能提醒我將注意力從外在拉回內在,重新看待眼前的情境或是緊張關係,找出平衡與和諧的可能。


①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

人不會看見自己身上沒有的東西。在人際關係裡,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映出自己的其中一面,有時候討人喜歡,有時候會看不順眼。這個心法提醒我將注意力放在「鏡中」的自己,我的念頭、我的情緒、我的神情,而不是觸發情緒與念頭的人事物(鏡子本身)。這個過程之於我而言,就是將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內在。

同時提醒自己,人是立體的,必須透過不同的鏡子才能照出完整的自己。因此也感謝他人映照出自己的模樣,不論是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或是意想不到的樣子。當然,他人也是立體的,沒有一定(應該要成為)的樣子。


② 刻意練習新的口頭禪

你相信言靈嗎?在日本有一種信仰,相信言語具有靈魂,在現代可以被解釋成對潛意識的暗示。心理學與吸引力法則也曾提過,你說出的話代表你的狀態,改變口頭禪可以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或振動頻率,進而改變你與環境的關係(包含人際關係)。

以這篇文章為例:從「為什麼他」到「為什麼我」的問話模式,就是一種口頭禪的改變。前者就像在問「為什麼外在環境會這樣?」試圖控制外在人事物;「為什麼我」則是偏向「好奇我怎麼會有這樣的反應?」,提醒自己往內在探尋。


③ 保持好奇

以這篇文章為例,其實「為什麼他」與「為什麼我」都可以成為展現好奇的方式。只是通常在談關係時,「為什麼他」後面接的是指責與抱怨(沒有不好,只是我們要先釐清自己為什麼會生氣或焦慮)。

當我們以好奇的目光(不帶批判、惡意)思考他人或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就如同將注意力從事情的表象,移到其他的可能性。允許事情與他人都有不同面向,能提醒我們保持開放、拓展對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認知鮮活起來之後,就不需要在他人的認知裡不斷寄生、變形,最後認不出自己。

💡【小提醒】:不過,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不同,或許我說的是錯的,請輕鬆看待,只帶走需要的靈感就好:)



結語

焦點從「為什麼他」移到「為什麼我」,能將注意力收回內在。我們生活所觸發的情緒念頭,都能映照出不同的自我面向,直到拼湊出越來越完整的模樣,我們才終於認識自已。當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就像穩固的定錨,不容易被風向帶跑。

搞定自己不代表自己不好,或要認為對方沒有問題。我們只是為了不再誤認什麼是我要的、什麼是他人的期待,而開始自我覺察。誤認的結果往往會在內心產生矛盾,心靈受到壓抑、創傷卻不自知,長期下來在關係裡重複不健康的相處模式。停止內耗與對立才能找回關係中的平衡。

最後,自我覺察可以是個不間斷的過程(沒錯,有些人不需要,但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時常以為足夠了解自己、也破關了特定情境,卻在漫漫人生裡,如要方方面面檢視般,卡住的地方又會從不同角度切回生活,我們大多也再陷落其中。不過,這種人生的發現與超越,也算是種成長的象徵吧?活脫脫的生命迷人之處呀~

祝福看見文章的你:)




☀️閒人閒聊:

你也有口頭禪嗎?或是你也有搞定自己的心法嗎?歡迎留言與讀者們分享,為格友們帶來一點靈感。



一個喜歡對話與提問的閒人
強留生命裡剽汲的呢喃


👉🏻如果喜歡文章請按下【愛心】❤️
👉🏻持續來點靈感請按下【追蹤】✅
👉🏻文章有所助益也歡迎【贊助】☕️

每個慷慨的行動,都將成為我持續前行的燃料🚀

8.6K會員
221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