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徒的養成之路2-自我性格的探索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情提要:

上一篇,提到因為工作的關係,水準以上的邏輯能力,以及優於大眾的產業知識,在股票操作上,擁有相當的優勢,但工程師們仍然常常是韭菜,落差在哪呢? 產業知識在股市裡轉化為金融利潤的要素為何?

第一次接觸股票的契機:

首先,至少要先知道股票這東西,沒有工具,產業知識就只能在職場上使用,努力升職加薪求獎金。

不知道各位第一次是怎麼接觸股票的? 家學淵源? 同事朋友教的? 被銀行券商廣告推銷? 看到激勵人心股神故事?

基本上,在人生的前26年,都是股票絕緣體,只覺得銀行基金那麼多專業人士,天天研究還不是常常賠錢,常常在討論股票的同事,看起來過的也沒比較好,自己不會是天選之人,別把錢丟水坑,努力升職加薪比較實在。

應該是滿一般人的,但從不好奇同事們熱烈討論的股票是什麼,也帶出第一個性格特點,不喜歡碰不熟悉的,傾向待在舒適圈,保守,開拓性較弱

如果不是因為意外,突然遇到公司快倒了,突發奇想跑去放空自家公司,估計工作拚升職,存錢定存,頂多被這幾年的熱潮弄到知道要存ETF,才是正常路線。

新技術,公司危矣?

本來好好的,已經升基層主管,慢慢累積年資,鑽研技術,以為一生平安順遂。

果然是太年輕了,沒有什麼事情是恆久不變,一項新技術的出現,帶來了人生的轉折。

《光電股》國碩鑽石線切片機明年起飛,矽晶圓營收占比拉至8~9成 - 財經 - 時報資訊 (chinatimes.com)

當時新興的鑽石線切片技術,準備替代原本的砂漿+鋼線切片舊製程,因為鑽石線可以用比較細的線徑切割,不怕斷線,同一個矽晶錠可以產出更多矽晶片降低大量成本,新聞媒體都在吹,準備起飛。

細線切割多一片,產能額外多20%

細線切割多一片,產能額外多20%

聽起來很美好,然而使用過新技術一陣子後,我就知道完了。

當時的太陽能矽晶片,分單晶、多晶兩條技術路線,單晶路線轉換效率高,但成本也較貴,多晶路線轉換效率低,成本較便宜。

台灣廠商已放棄單晶路線,通通走多晶路線,只剩下中美晶有少許單晶設備,而中國2種路線都有。

為何會說完了?

raw-image

單晶矽,晶格方向一致,就像切肉、切竹子一樣,順著紋理的方向比較好切,所以單晶矽的切割線材可以用很細的線徑而不會斷

多晶矽,晶格方向不一致,必定會逆著紋理,晶格交界還特別硬,而且由於長晶方式的不同,多晶矽裡會多出很多雜質,雜質非常硬,太細的線碰到就斷掉

差異點也不只這些,可以說罄竹難書,所有的差異點,都是單晶矽有優勢,累加起來很絕望。

使用新技術後,產能的確增加,成本也會下降,但無論我做出任何調整優化,這些技術拿去單晶矽用只會更強,看著市場售價剩0.3鎂/pcs,自家成本是0.8鎂/pcs,做到100%良率,成本也只能降到0.5X鎂/pcs,感到絕望。

至此,敗局已定,台灣廠商已經沒資金和中國燒,不可能再燒錢重新由單晶矽做起,除非跳槽去中國,否則身上所學的技術都變廢物。

敗戰處理

當年得出這個結論後,非常白目地跟大主管說完蛋了,具體分析高階主管的各項努力都只會是白做工,難怪升不上去XD

一般人遇到這樣的狀況,應該是認分地去找新工作重起爐灶,或是在原公司撐著領薪水,期待高階大頭們信心喊話是對的,最終可以克服,成功賺錢。

不甘心這些年的努力白費,腦袋轉著要如何挽回損失,於是想到,我根本內線中的內線,知道公司必定賠錢,競爭力越來越差,會越賠越大,而外界還不知道,放空不就賺大錢,真有奇蹟出現,我也是第一個知道,比總經理還早,大主管還不是看我整理的實驗數據在決策,風險不大,就算看錯賠錢,按功勞我也該升中階主管了。

於是,從沒玩過股票的一個人,第一筆交易,歐印自己的所有存款100萬,放空自家公司。

[標的] 2406 國碩 - 看板Stock - PTT網頁版 (pttweb.cc)

raw-image


產業知識轉換為股市利潤

回顧這筆交易,最後單晶矽的確壓倒多晶矽太陽能廠倒了好幾家,自家公司最後也解散部門重組,股價剩水餃股,轉型做其他事業,算是很好地運用產業知識上的落差,轉化為股市上的利潤

以現在的眼光看,多少還是有點運氣,政府的一個綠能政策,其實就能嘎到飛天,歐印放空還是太超過,不過人都有菜過,將就將就。

當年有玩股票的工程師同事,其實不少沒跟著放空,還覺得公司股票變這麼便宜,大量攤平買進,工作錢財雙輸。

除了對財務沒什麼觀念,亂買賣外,另一方面,很多人只對自己負責的工作內容了解,並沒有關注整個產業,覺得新技術降低成本很棒,甚至因為台灣只做多晶,因此對單晶毫無了解,比外行人也好不了多少,我則是為了升職,去中國網站偷了很多概念,用在自家的改良上,做出不少成果而升職,順帶也有了整個產業的概念,然後知道太陽能產業界,中國技術遠比台灣技術強,一堆老人還不承認。

終歸還是產業知識上的落差,深入程度的不同,結果天差地遠。

性格特點

因為自己推論,否定公司高管看法,覺得產業完了,跑去開戶,沒玩過股票,第一筆交易就All in放空,不趕快找新工作,死待在公司驗證自己看法有沒有錯,很多人說,覺得這個人有病...

可以說,和最初說的性格保守,開拓性弱,看似滿矛盾的。

自身倒覺得還好,一切都是機率,覺得股票勝率低,所以不玩股票,覺得內線拿滿滿,優勢很大,所以壓好壓滿,壓滿了自然要追求最高勝率。

不過我也知道,這樣不算很正常,如以下這篇,我曾經跟其他優秀工程師同事分享過,說數學上算起來沒問題,為什麼你們要停損? 大盤崩30%才是加碼點,而且才下總財產20%左右。

主動投資贏大盤-個案分析2 猴子也能打敗大盤? | Argus的沙龍 (vocus.cc)

他們的回應,數學上沒問題,但...心臟受不了。

整體來說,看股票只看機率,說砍就砍,說換就換,非常主觀,只根據自己的判斷在操作,計算過可承受損失的範圍後,重壓也不太會有心理波動,輸光就再來,算是一開始就內建的個人特質,保守的外觀下,是賭徒的性格

這樣的性格有好有壞,判斷精準就是神,判斷失準就是傾家蕩產,所以一直提醒自己,渡過起家階段,要立刻分散投資,不可沉迷,以為自己判斷都不會錯。

非典型想法

一般來說,分散投資,增進投資功力後,才穩定達成財富自由才是正途,但我個人有一個比較非主流的想法,如果目標是財富自由。

一個普通人,透過學習達成投資大師的機率,是極低的,分散投資更大的可能是小康。

當遇到一個難得的機會,80%機率大漲,是不是該集中資源賭一下,之後再來穩健投資,成為投資大師的機率絕不會大於80%,就算不能一次到位,也可以大幅縮短積累的時間。

當然,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一切只看每個人能承受的代價,還有財富自由有無必要。

下集待續

賭徒因為時運撈了起家金,開始正式學習股票

下集,初遇鴻海達人,從鴻海達人身上學到的東西


580會員
96內容數
關於投資的一些文章想法,花比較多心力整理的,或不想公開資訊的,就放在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