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懷疑 | 是敵人還是朋友?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既然沒有心力閱讀,不如用聽的吧!


自我懷疑

繼上一篇【如何獲得自信】

今天要分享的是【如何運用自我懷疑做出更好的選擇】

你沒看錯,就是令人失去勇氣、裹足不前的自我懷疑心態。

具體該如何做到呢?

就讓我先從自我懷疑的形成說起。

 

自我懷疑對我們最大的影響肯定是做出壞選擇。

尤其當我們陷入負面的思考方式,看著自己一連串的失敗,讓我們感到後悔、挫折、可惜。從心裡深處湧上的負面情緒漩渦,讓我們掉入『怎麼做都不對』的死循環中掙扎,最後心中烙下『我是不是不夠好』的刻印,在日後的挑戰中留下一道又一道的陰影。

如果你完全認同以上的觀點,那很有可能你正處於負面的漩渦。

但好消息是,以上這些『選錯導致自我懷疑』的推論都只限縮於『失敗的例子』。

說不定是導致我們選擇錯誤或導致失敗另有原因。

讓我們仔細想想,一個事件的成功與否,是不是僅限單一選擇就能決定的呢?

例如;今天的會議報告一踏糊塗,單純是因為前一天熬夜追劇造成的嗎?還是因為拖延製作PPT的進度,導致在最後一天的下午才急忙交出一份差強人意的簡報,而為了彌補上班的壓力,晚上回家後多買了一份雞排和啤酒,搭配一不吸引人的影劇好好犒賞自己,卻沒想到一不注意就鬼混到了凌晨三點,搞砸了隔天的會議呢?

在現實生活中多數情況應該是一連串的多選一結果,形成整個事件最終的結局,而且通常在結局還沒有真正揭曉之前,我們並沒有能力判斷選擇是否正確。

再加上,即便一路上的選擇都不曾出現錯誤,還是會因運氣等因素形成壞結局。

因此,這意味著『將失敗與自我懷疑連接』並不完整,或許我們應該同時深究失敗&成功兩種狀況,以及自我懷疑&自信之間是如何影響內心世界的選擇,如此才能的出圓滿的結論。

 

那要如何思考才比較圓滿呢?

這就要讓我們看看『成功的例子』是否也有自我懷疑的心態出現了。

 

你是否曾想過,即便我們都會說中文,也曾經和不認識的人交談過,但每次和陌生人攀談、聊天甚至上台演講,我們還是會不自覺的緊張,懷疑自己接下來的發言顯得是否重聽,在他人眼中是否得體。

就連不少知名的講師也曾在訪談中提到:「即便演講多年了,上台演講還是會緊張。」

他們最擅長在台上侃侃而台,體現總是自信、朝氣的樣子,但在上台前依然會出現負面的想法,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真的夠好。

因此,自我懷疑&自信是可以同時存在於大腦中,加上人類大腦有規避危險的本能,不論外界的狀況是否熟悉,只要有【風險】的存在,它就會不斷的思考『如果意外發生了該怎麼辦?』?

 

所以,我們可以將自我懷疑看作是風險評估或是預知危險的能力,而不是單純的否定自己的能力或是保守的想法。

 

但這個中性且重要的能力為什麼會給人不好的印象呢?

這或許跟過往經驗不良有關,也同時和腦科學研究有關係。

 

【Benjamin Libet在1983年無意識的準備】實驗指出,在我們意識到想法出現之前,它就已經在大腦中形成了,且由於它先於自主意識,我們不容易察覺當下是深思熟慮,還是透過直覺做出判斷。

因此,我們時常出現理智上知道應該做出努力,但本能卻先一步退縮的矛盾。

而這個強烈的內外衝突就像兩個爭奪玩具的孩子,不斷地拉扯手中的機器人或玩偶,最後玩具不堪負荷,被扯得四分五裂,棉花散落一地,零件也不知蹤影。

這心理上強烈的拉扯,導致我們受【無意識決定】+【內外衝突】的影響,做出最壞的選擇。

而大腦的無意識決定通常是由過去的經驗累積所形成的結果,再加上內外衝突衍生負面情緒的過程,經過數次的累積,自我懷疑的想法就會跟情緒混合在一起,導致更難啟動理性的大腦思考眼前的問題。

形成死亡迴圈;

  • 困難出現(
  • 自我懷疑形成(
  • 負面情緒(
  • 錯誤選擇(
  • 傷害(
  • 形成自卑(

 

在這個迴圈中可以發現每一個步驟的(   )都可以填上過往經歷不佳和負面標籤。

 

接下來我們必須抽離那些令人不愉快的過去,用中性的角度加上以上所述的概念沙盤推演一次,試著打破死亡的迴圈。

 

【一】困難出現

如果是已知的問題,那處理起來就簡單多了,畢竟曾經面對過問題,也大致可以猜測發生的原因,那方法自然是一目瞭然,只差在自己願不願意行動解決它。

那若是未知的謎團,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

 

【二】認識心中的自我信任&懷疑比例

就像前段所述,這兩個心態是並存的,只差在誰的佔比較高,誰就是整個事件的判斷主軸。

例如當我們擁有足夠多的自信,就代表心理覺得現階段的策略與方法是有效的,不論是由沙盤推演還是經驗累積,至少能預估自己能解決問題的程度。

如果進入自我懷疑的心態佔據多數的思考,那或許其實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代表我們的潛意識可能意識到了眼前看不見的危機,但自主意識卻還沒發覺,只好透過感覺和直覺對自己發出警告。

這時我們有兩個選擇。

  1. 屈服恐懼
  2. 檢視自己

 

【三】情緒

選擇一當然就是進入死亡迴圈,那選擇二就是要檢視自己的恐懼是出自於何處,通常仔細思考過後會的出幾個結論

  • 禁不起失敗
  • 行動代價太大
  • 得不到想要的

 

禁不起失敗通常是最多人根本的原因,但也是最不願意承認的想法。

因為失敗本身就是個巨大的風險,而我前面有說過大腦本能會極力的避免風險,盡量讓我們安逸於現狀,再加上社會文化的薰陶,讓『輸』在心中變的特別不堪。

所以會有很多人利用代價太大和這其實得不到我想要作為逃避的藉口。

 

真的覺得這次輸了就沒機會,或是覺得這麼做不值得,在一開始就不會對這個困難感到疑惑,反而可以瀟灑地離開不糾結,因為這問的根本就不符合這些人的價值觀,。

 

反觀會開始出現負面情緒,給出這三類藉口的人通常都是超級想要但又不敢說出口的類型。

而這就是打破迴圈的關鍵。

這些人對自己不夠誠實,不願意承認自己其實喜歡、想要、渴求什麼,導致在一開始就已經在心中埋下糾結的種子,而自我懷疑只是剛好讓這些種子發芽的一場午後小雨而已。

且由於對自己不誠實的心態會導致再選擇的當下,做出其實自己不認同的事情,導致自信心不斷的下降(參閱),那更不用提這一連串的思辨能順利進行,甚至連一開始承認眼前的困難是過去失敗的經驗之一都做不到,這種從一開始就選錯的,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的祈禱那天他能頓悟跳脫輪迴了。

 

結論

誠實面對自己解除負面螺旋的第一步,也是習得運用自我懷疑的關鍵。

而我們跳脫單一問題的視角後會發現,一直以來面對的困難都只是【是否誠實】這件事。

我們必須正視自己的過去,才能對真誠的面對自我的感受,也才有辦法對已知的問題迎刃而解。

同樣的道理應用在面對未知的問題,唯有老實的接受自己的慾望,才能解析自己真實的目的,也才能理性客觀判斷情勢,制定出『自己想要的策略』並付出行動。

且過程由於對自己真誠,自我懷疑反而重新檢視了自我的能力、心態、情緒、價值觀等,進而篩選出過去沒發現的真我,得到新的成長與進化。

這就是我看待自我懷疑的態度。

自我懷疑&自我信任就像陰陽太極,是相互平衡的,如果只關注如何自信,卻不懂得用用自我懷疑感是自己,那真的會成為空有自信的莽夫,或是自怨自艾的乞丐了。


下一篇,分享如何平衡自我懷疑與信任來完成更周全的計畫。

如果你希望透過我的眼看到更多世界的樣貌,就按下愛心、追蹤我,並留言告訴我特別喜歡哪一部份吧!

 

 

 

 

 

ZJJasper |格鬥 X 健身 X 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