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活成動詞》- 三個享受生活的積極方法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言

這篇文章想分享一本我在低潮時期遇見的書《把自己活成動詞》,書中提到很多關於能量的配置、面對時間的積極方法...,各種面向都在提醒我們主控權其實就在自己身上。成為甚麼樣子,都是自己的選擇。推薦給能量低迷的人、想讓自己擁有更飽滿的能量的人、時常覺得自己遇見爛事的人閱讀!

1. 六芒星模型,做好能量管理

每天為自己畫一顆六芒星,在理想的日子裡,有吸收也能釋放,生命就是一段吐與納

這是我整本書最喜歡的一個獲得,所以選擇在第一點做分享!

六芒星模型主要用於管理自己的能量,當你有時候覺得生活失衡,但自己也說不上來是怎麼了的時候,非常適合使用六芒星模型來檢視自己的能量配置。

六芒星模型中主要有正三角與倒三角,正三角象徵著輸出與能量釋放,代表的是付諸自己的能量,為他人或社會貢獻自己的事情,較為耗費能量。倒三角則是象徵著吸收、輸入與補充能量,代表的是從事件中獲得滋養、能量與力量。

六芒星模型的能量管理法

六芒星模型的能量管理法


舉例來說,吸收的行動像是自我洞察(獨處、自省...)、學習、運動、休閒娛樂;釋放的行動像是工作、社交、創意發揮(寫作、拍攝影片、創作音樂)。而對每個人來說,同一件事有可能歸類在不一樣的分類中,所以需要你去好好思考這件事帶給你的感受偏向充電還是放電。

以我自己來說,在工作較繁忙的那段時間,雖然沒有到完全burn out,還能持續參加一些社團活動,但總有一種缺失了甚麼、不飽滿、無力生活的感覺。那時剛好看到六芒星模型,盤點了一下自己的能量配置,驚訝的發現我的釋放大於吸收,且吸收行動中,缺失了兩角。後來撥出一些社交時間,將自我洞察與學習拉回生活中,才真的覺得復原了一些。

我的六芒星模型,箭頭方向代表希望增或減

我的六芒星模型,箭頭方向代表希望增或減

我很喜歡這個方法,是因為他能夠比較即時的去量化現在自己的能量狀態,很視覺化的看見你失衡的地方。在覺得自己不對勁的時候,不會再是一個模糊的感受,而是可以點出具體的事件,將生活拉回一個平衡的樣貌。同時也超喜歡每天畫一顆星星給自己的這個意象!!有種每天都值得閃耀的感覺~!


2.為時間命名

透過命名時間,你能主動定義並設計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一點我自己覺得很可愛! 在學期間,我們都會有課表,甚麼時間上英文課、美術課,那段時間就會理所當然的要去接觸這些內容。

但到了工作之後,好像生活只剩下上班時間和下班時間,有種比較無奈一點、無法選擇的束縛感。但透過這個為時間命名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掌握感,讓主動性更強一些

書中舉例,以「出水芙蓉計畫」、「好看時間」,規劃一段時間用來好好的保養自己;以「軟爛歡愉時間」取代休息時間 (這樣的取代還能降低休息時莫名跑出的罪惡感!);以「談戀愛時光」保留與重要的人的高品質相處時間。

而我,很喜歡「追夢時間」,用來完成一些看起來好像對現在沒有用處,但長期來看可能會是一項小成就的事,我會利用這個時間寫文章、學習新的事情,就算這些看似對現在的生活沒有太大的「用處」,也能保護小小的夢想不會因此而無法茁壯。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心理的焦慮也會小一些,不會一直質疑自己是否浪費時間。


3.化被動為主動的小行動

Action1 : 對所有事情都好奇

當我們感受到一些情緒,像是憤怒、自憐、受傷時,會不自覺的將自己擺在一個比較被動的位置,被動地被事件所影響。然而,書中說到一段話給了我新的省思:

人生的每個局面,都有他發生的原因—但是,回應和處理的方式,是可以由自己決定的。如果這一秒鐘,你確實感到憤怒,不妨把憤怒轉為好奇,好奇自己為甚麼會如此憤怒!

就在好奇的此時,你主動地決定向內探尋,不再只是受困於引起你情緒的事件本身。

Action2 : 化解比較心態,將別人做的好的事情當作對照

在進行比較時,我們往往看見的都是相似點,去做能力高低的衡量,然而對照著重在相異點,將「我明明跟他差不多,為甚麼他可以」的想法,轉化為「他與我在哪些地方不同」的觀察。

對照是更加清楚的看見不同,包括了自己的優勢,與他吸引你,令你想學習的地方。而對照這件事,就會自然而然地將role model的概念引入,協助你發現其實渴望想成為的樣子,將忌妒與羨慕提升至另一個維度,與此同時,也能夠肯定自己有的優點和看見自己的可愛之處。

( 延伸閱讀: 迷茫時如何找到自己的理想生活? 先找找你的Role Model )

Action3 : 檢視你的時間人格

過去消極型時間觀會放大你如何跌倒,而過去積極型時間觀則能讓你看見你是怎麼站起來的

時間人格就是你對過去、現在、未來的認知方式。有關於過去,可以區分為過去消極型時間觀、過去積極型時間觀。你可以問問自己是比較傾向關注自己過去的負面經驗呢? 或是更留意自己的正面事件? 傾向關注過去負面事件的人,會更容易活在後悔、恐懼之中。

因此從過去消極型時間觀改變至過去積極型時間觀,就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而書中提到一個神奇的問句,也是我很喜歡的問句,當你懷疑自己,覺得生活中充滿不可控的挫折時,可以問問自己:「就算經歷過這麼糟糕的事,我現在都還是能走到這! 我是怎麼做到的呢?」 如此一來,可以將關注點放在過去的成功經驗,而非面無法控制的痛苦回憶。


後記

《把自己活成動詞》的作者是《女人迷》的創辦人暨執行長,張瑋軒。之前看過他的YT頻道,與軒軒講,就超級喜歡她! 很喜歡她的從容、優雅,談吐之間總能感受到一股暖流,並嶄露出一種豐盈、滋潤的姿態。我想,整本書可以說是在溫柔的講述她的人生觀吧!

最後,想分享她對最好的日子的詮釋 : 能在希望中醒來,在感激中睡去。

願每個人的所有追尋,都能帶著自己找到這樣的平靜。

2會員
6內容數
高敏人 / INFJ / 投射者 分享自我成長與探索,在最迷茫的時候成為了職涯諮詢師,喜歡看見每個人的珍貴與閃閃發光的地方 諮詢歡迎至IG帳號私訊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