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編輯職場前,你想過這些了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早上買杯咖啡後,進入辦公室開始氣定神閒地審稿校對,並且聯絡作者和出版商間談笑風生」,這是不是你想像中的編輯工作?

 

 

  • 你真的知道編輯要做什麼嗎?

 

因為編輯與文字的關係密切,或許有許多唸文學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的工作就會是編輯,也或許對於編輯的職場生活有一種理想。特別是對於安排出版書籍的編輯,可能因為歷經一本書的由無到有,更會是文組學生的憧憬工作之一。

 

但你真的知道編輯的工作內容嗎?或許你會認為編輯就是能比一般人搶先看到稿件,然後跟作者共同進行討論稿件的方向與文字內容,讓書能風光出版面對讀者的工作。

 

但除此之外呢?你還有瞭解過想像過編輯的其他工作內容嗎?

 

也許你沒進過出版行業,那麼請你想一下,如果如同上面所說,今天有一份在你手上的稿件,經過與作者討論後修改了原本的書名與章節名稱,那你需要處理什麼?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也許認為「不就是封面和版權頁改一下就好了」;再細心一點的讀者,就會發現不僅是封面和版權頁,連同書名頁、目次頁、書眉、書末廣告業、導讀或序文等地方都要一起修改。

 

你以為這樣結束了嗎?

 

對於一個負責出書的編輯來說,不僅是內頁的名稱要更改,更要支會封面美編、行銷企劃、導讀作者、內頁美編、老闆等相關負責人。因為更改書名後,也可能同時會將視覺設計、行銷文案等原本已預訂好的內容作修整。編輯更要在此時做好橫向溝通的交流角色,將相關訊息清楚具體傳達給相關負責人,然後追蹤進度、驗收成果,更別提最後結算付錢的部分了。

 

編輯不只是一個審稿並給出意見的角色,更多時候,編輯還需要與各個接口溝通交流,也必須處理相關的庶務。甚至,遇到比較擇善固執的同事、上司或作者時,更需要耐性與協商技巧去統整各方不一致的意見。

 

這樣必須整合各方窗口、花費心力在溝通交流的編輯工作,跟你想像的一樣嗎?

 

 

  • 出版人的達文西密碼

 

編輯除去要與各方溝通,當然勢不可免也要注意營收。或許有些出版人不一定在意賺到多少利潤,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直持續虧損狀態,這樣的公司基本上無法維持太久。

 

因此,身為一位出版社的編輯,可能與外界所憧憬的狀況相反,不僅是與財務直接相關,更要有能力抓穩推出新書的損益平衡。當中牽扯很多細節,諸如新書是否有辦法推動銷售?銷售量大概為何?怎樣的價格是會讓最多消費者買單且對出版社最有利的?在有限的成本內,要如何運用不同的版本、形式、裝幀、質感、分量、彩圖去吸引消費者?

 

《達文西密碼》就是一則推動出版並有效維持利潤的例子。不知道你們在看《達文西密碼》的時候是否有注意到,這本書的文字密集度比其他書更高。普通同樣開本的書,約略是一頁14-16行,頂多到18行已經是極限,但《達文西密碼》卻整整塞入20行。但也是因此,才能用517頁的中文翻譯出450頁的原文篇幅,並將價格壓低到350元。

 

聽起來或許沒什麼。但若以18行為一頁,並用實際算式表達就可看出差異:

 

517×2÷18=57.4

(版面18行後,每本會多出的頁數,以印刷方式來看是兩「台」64頁)

 

然後本書號稱銷量有六十萬冊:

64×600000=38400000

(版面18行後,總銷量六十萬冊所需要多印的頁數)

 

假設列印每頁的成本為0.1元,在這個小小細節的地方,出版編輯不僅幫公司一口氣省下380萬元,也因為有效地減低成本,才能讓《達文西密碼》以更低的價格問世,達到雙贏的局面。

 

除了《達文西密碼》以外,《S》也是一個有趣的案例。《S》在2014年博客來銷售排行榜上奪冠,售價更是高出其他書將近三倍。但《S》不僅成功抓到目標族群的眼光,也以其特殊的書籍形式和內容配件,引發話題的熱烈討論,在談到在不同的售價策略與書本形式中異軍突起的案例,《S》絕對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典範。

 

《達文西密碼》與《S》在此或許正可視為相反的對應代表,前者以壓低成本與售價吸引買家,後者則憑藉高單價卻有著特製形式的內容吸引讀者,兩者的取捨之間,也端看編輯如何正確審視市場的接受度,才能獲得成功的反應。

 

 

  • 電子數位化後的編輯時代?

 

不只是實體紙本的市場,編輯也需要留意在數位時代後,整體產業的趨勢和脈動如何。在近期,即使是雄踞一方的《蘋果日報》也在網路上驚傳有大規模裁員的計畫。無論消息真實性為何,但出版產業與編輯工作與過往環境有很大差異是不爭的事實。

 

甚至誇張一點,按照1999年對於電子書的評估,在2018年將會印出最後一批報紙,之後全面進入電子化的時代。

 

當然,以一個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現在的實體書市場絕對還是有電子書無法取代的地方。無論對數位媒體化再如何樂觀的人,恐怕也不會真的認為2018年就是實體報紙存活的末年。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未來也將會有很多不同形式的數位內容,會瓜分實體書籍的市場。

 

雖然實體書籍就其視覺舒適、紙張香氛、翻頁觸感、閱讀體驗上,仍有其擁護者,這些也是目前電子數位化後的內容無法提供的。另一方面,如上述《S》這種富含配件的書,恐怕也不是短時間內可用數位內容可代替的。但作為出版從業人員,對於這類資訊恐怕需要更加具有敏銳度,才能在市場劇變前搶得先機製造藍海版圖,或至少在危機前能夠未雨綢繆。

 

 

  • 魯胖揭曉:這次我推薦哪本書?

 

魯胖有些文組朋友,會喜歡閱讀的原因,就在於認為閱讀是很私人、不受干擾的享受,並且能夠自己找到樂趣。也有人會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想要從事編輯的行業。

 

但是編輯往往更需要與他人溝通,試著想想看,當一篇稿件交到你手上,作者、老闆與身為編輯的你,修改意見如果全部不一樣,且都有對於自己原則的堅持,那你要如何解決。也因此,編輯不僅不是悶在書堆裡的工作,相反的,協商與溝通更是編輯的重要任務。

 

魯胖這次所討論的內容與案例,基本上都是來自陳穎青的《老貓學出版》一書。當中也提到許多出版書籍的具體細節,除去書中對於「前置頁」、「台」、「解析度」的出版辭典外,也談到書籍為什麼會絕版這些一般讀者會有興趣的議題。如果是想要進一步瞭解並有心進入行業的讀者,本書也談到如果身為一個編輯,該如何預防改稿改到掛、又如何損益平衡試算等部分。

 

重要歷史學者許倬雲教授在漢聲出版社所推出的《萬古江河》,其內文排版方式也是獨樹一格,因此引起當時編輯間的糾紛。《老貓學出版》也實際以此為例子,列出當時兩造的說法。有興趣的讀者也許可以實際試試看將書借出來,看看你是否支持這樣的版面配置方式。

 

另一方面,《老貓學出版》對於實體書的市場有著較為樂觀的看法。但在如今,E-ink電子墨水的形式或許可以克服傳統數位閱讀下不適感的問題,也可能在科技的衝擊之下,那些無法以書本呈現的數位內容會成為以後閱讀的主流(如2008年由元智大學與中央研究院語言所、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合作所建構的「蘇軾文史地理資訊系統」,點我參考),這部分的問題,或許要等待時間考驗後,才會有答案揭曉。

 

陳穎青目前在Readmoo平台開設的「老貓出版偵探課」還有一些較新的文章,也是一個可以善加利用的閱讀管道,讓喜歡這位作者或是想要了解出版產業內容的讀者都可以好好參考。

 

 

  • 書籍資訊

中文書名:《老貓學出版:編輯的技藝 & 二十年出版經驗完全彙整》

作者:陳穎青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7/12/20

 

 

推薦原因

  • 本書為出版人二十年的經驗談,內容含有許多具體細節,除了上文中談到的部分以外,其他諸如討論排版、設計、法規、翻譯書等,也都有涉及,內容面向也很寬廣。
  • 本書文章為作者當初經營部落格時所撰寫而成的,也因此,在部落格如果有人向作者提出疑問,作者也會以自身的經驗提供解答。因此會有許多,對於像是想要出書的作者、想進職場的編輯、更或是想要自己體驗賣書的人都可以找到相關的內容。
  • 作者應誠品、聯經等邀約而寫作的文章也收入其內,當中整理銷售書種、銷售額、新舊書比、翻譯書量、Top100出版社及其書量佔比等數據,雖然經過一段時間,但至少反映當初的趨勢可作為參考。

 

魯胖murmur:魯胖覺得這本書另外比較有趣的是,《老貓學出版》中提到最會賣書的人竟然不是出版商和作者,而是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像是《伊甸園東》(East of Eden),原本是亞馬遜書店排行的230萬名,在經由歐普拉加持後,立刻衝上成為113名的暢銷名單中。這種情形在台灣可能很難想像,但相對而言,或許也表示這是個可以開發的潛力市場,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好好經營,有機會可以成為「台灣歐普拉」。

 

 










James Chao @flickr CC BY 2.0









2會員
4內容數
本專欄將提供適合文組人的實用性書籍與資訊,打造容易上手且貼近職場的分享型文章,立志讓文組順利出頭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如果你想進入外商,先回答這些創意問題! | Joyce的職場視界#1025 很多外商都希望招攬到有創意的人才。Deborah老師曾參加一間歐商公司的面試,進去會議室就發現五,六個應試者都在裡面。原來是這家歐商公司希望讓應試者彼此溝通,並組成一個團隊共同挑戰接下來的面試題目。透過挑戰逐一淘汰應試者。 知名的蘋果公司就問過面試者,如果你是個 pizza 送餐者,你要剪刀做什麼用
Thumbnail
avatar
Joyce的職場視界
2021-04-22
職場心態#1|想融入工作環境,你得掌握的三件事在過去幾年間,換了幾次工作,體會過各種組織內風氣,也有回鍋老東家的經歷,不管是否熟悉,只要換環境,都需要花時間跟心力去適應,適應的是周圍的人。 這篇寫給現在與未來的職場新鮮人,也寫給自己,時時檢視自己是否可以做得更好。
Thumbnail
avatar
昭彥 Chaoyen
2021-04-03
小社True|初入職場好緊張,其實你可以這樣預備自己該怎麼提前調整自己,準備好進入真槍實彈的職場呢?本篇文章將列出3件預備進入職場值得做的事,給你一些可以努力的方向。
Thumbnail
avatar
Truetruefunny
2020-05-25
不要再迷惘時就踏入職場!新鮮人、轉職前先瞄準定位再啟程在經營S編的風格思維圈這幾個月經常不乏收到這類的訊息和問題:「要畢業了怎麼知道這份工作適不適合我?」「好想逃離現在的工作,但是不知道該去哪」「換了好多種工作感覺像是瞎忙覺得自己沒有目標」 聽了這麼多粉絲的心聲,了解到大家之所以會像是無頭蒼蠅一樣在職涯地圖上亂闖,都是
Thumbnail
avatar
思荭(S編)
2020-04-13
要當編輯嗎?在面試之前,再問自己一次,你想成為什麼樣的編輯?書籍編輯、網站編輯、新聞編輯⋯⋯面對的職場樣態與工作節奏各不相同。配合著截稿期限不同,有人是每天背負著定時定量的結案壓力、而有人則是一週一週的結算(卻沒有週末可言)。在網路資訊爆炸已是既成事實的現在,如瀑布般傾注在線上的內容爭相搶奪著閱聽人的注意力,什麼樣的內容吸引人?什麼樣的內容「現在」有人看?
Thumbnail
avatar
M編
2020-03-14
3種方式,讓踏入職場的你隨時在旅途上為什麼有些朋友的社交軟體總是在PO去世界各地旅遊的照片?我想,他們可能用了這3種方式讓旅行版圖無限擴增。
Thumbnail
avatar
字遊志在
2020-02-25
致社會新鮮人:踏入社會前,你該學會的第一件事。當你準備將踏入的地方從校園轉換成社會時,你該學會的第一件事-「勞基法」。 法律是保護懂法律的人 這句話再耳熟能詳不過,只要上網搜尋,你能找到包羅萬象的各種見解與說明。參加比賽你也會知道規則,裁判標準是
Thumbnail
avatar
辣娘子
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