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公園的誕生日記

2018/01/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公園——顧名思義就是「公共的庭園」,現在的嘉義市就因為廣設公園,數量太多,卻對文化資產未積極維護,引起市民褒貶不一看法,若坐時光機,回到百年前的嘉義,當第一個公園出現時,這可是劃時代的里程碑。

 

台灣自明鄭時期以來,廟宇就是各聚落精神信仰中心,而廟埕成為明清時期唯一的公共空間。若是花木扶疏的庭園,那多是私人的,例如板橋林家花園等,多是富貴人家,在自家宅院興建的休閒空間,自築高牆,孤芳自賞,一般民眾難以親近。

 

到了日治初期,總督府特別針對清朝古城,進行整頓,引進了歐美城市規劃的先進理念,在都會中心闢建大面積的綠園軸帶,公園看似是為了市民的休閒娛樂而設置,但實際上,是為了防災,疏散,容積率,綜合展演而設計。

 

節錄自「1933年嘉義市市街實測圖」,原圖出自《台灣總督府公文類》。

 

若窺看各地公園完成的年代,恰也是都市計劃街道改正執行的同時:1897圓山公園,1902屏東中山公園,1903台中公園,1905彰化公園,1908台北新公園(228紀念公園),1909宜蘭公園,1911嘉義公園,1912南投中山公園,1917台南公園。

 

嘉義史上第一次的都市計畫中,在1902年市區改正計畫中,公園就選定在西門外,就座落在同年4月20日落成的嘉義驛前方不遠處的偏僻地帶,這一區塊也就是我們現在最熱鬧的大通(中山路)前段,這真是難以想像。但緊接著1906年的丙午大地震造成市區內萬餘棟房屋倒塌,死傷千餘人,跟九二一一樣慘烈,大家房子都倒了,回不了家,就睡在公園來避難棲身,四周陸續搭起拼裝組合屋,公園內還辦起亡者追悼會,官方設立震災紀念碑,以資憑悼,想不到台灣首城竟毀於一夕。

 

毀滅會迎接重生,永劫終會回歸,嘉義褪去清代古城的包袱,重新建設為現代化都市。因公園與新建街屋太過於靠近,1908年決議將公園遷移到東面山仔頂地區。

 

山仔頂為中央山脈的阿里山山脈延伸,為一坡度平坦的緩坡,依山傍水(蘭潭),環境清幽,目前嘉義市最美的歐風庭園別墅都蓋在這一區。兩百多年前的山仔頂,就很熱鬧了,自清代以來即為嘉義人列祖列宗的夜總會(墓仔埔)所在,因此1908年的公園遷移,敷地須經民眾將祖墳遷葬才得以開發。

 

接著公園裡開始大興土木,遍植熱帶植物,開闢園林,架設橋樑,甚至修築道路及設置一圓形運動場,方便騎馬和自行車,後來又將西門外公園的福康安紀念碑,震災紀念碑,移至新公園內,於明治44年(1911年)秋天,舉辦「開園式」,跟中華民國同年同月出生。

 

嘉義公園內的小型動物園,陳澄波曾在此寫生。

 


後記:

 

一、1918年公園旁興建廣場,做為野球場使用,當時號稱為台灣最好的公園棒球場,也就是在KANO電影中,嘉農棒球隊的練習場地,但以現代的設備標準視之,雖規模不大,但卻是全國中棒球場停車場中最大也最便利,至少可容納100輛遊覽車以上,公園附近有紀念碑,紀念1931年KANO勇奪甲子園準優勝。

 

1933年新高山阿里山導覽局部,出處(莊永明著,1996,《台灣鳥瞰圖:一九三○年代台灣地誌繪集》,遠流)

 

二、公園上方,居高臨下,相傳為龍脈所在,因此在1915年,起造嘉義神社,也就是今日的射日塔一帶,1943年其附屬館所齋館與社務所亦興建完成,也就是現在的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三、1934年,公園旁蓋起了嘉義地區第一個兒童樂園遊園地,為市營機構,還有小型動物園和游泳池,對照位址,大抵就是現在中山路公園入口處,尿尿小童雕像一直到阿里山蒸汽小火車,都是遊園地的範圍。

    陳俊文
    陳俊文
    嘉義人,高雄出生,台中女婿,偏鄉教師與三個孩娃的爸。嘉義中學,成功大學數學系畢,現職為偏鄉教師,著有《嘉義小旅行》、《檜村市集老時光》、《台中文學地圖》等書,擅文化遊程規劃與報導文學,以成為在地作家為己志。FB粉絲團 : 嘉義小旅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