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藝術引領的城市創生:法國最貧窮城市的振興之路

2018/09/0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法國的北方城鎮魯貝(Roubaix)- 過去曾經繁華一時的歐洲紡織工業重鎮,隨著後工業時代產業結構的轉型逐漸衰敗,現今是法國最貧窮的城市之一。面對商業和人口外流、失業率攀升為地方帶來的負面循環,法國政府如何透過注入文化和藝術的能量,重新凝聚地方活力呢?

法國紡織工業重鎮的繁華與落盡
魯貝位於北法,鄰近法國和比利時的邊界,19世紀因紡織工業迅速發展,當時是歐洲數一數二的紡織工業中心,全球的羊毛和棉花進口到這裡製造成一件件時髦的服裝再賣到世界各地。這樣的繁榮一直持續到1960年代,70、80年代工業衰退,完全依賴紡織工業的魯貝市受到重創,繁華不再,留下許多大型的廢棄廠房和閒置空間,人口持續外流,失業率也持續攀升。原本因紡織工廠的工作機會移居此地的貧窮外來移民(大部份來自北非)因而滯留當地,再加上地處邊境,魯貝逐漸成為犯罪和毒品交易的溫床。現今,魯貝仍然有近5成的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之下,是法國最貧窮的城市之一。
為了恢復城市活力,法國政府推出了許多地方振興方案,以文化藝術為策略,改造閒置的空間,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並持續活化當地的人文氣息。

文化藝術主導的城市再生戰略

從1980年代起,歐洲以文化和藝術為主導的城市再生策略逐漸發展。文化作為一種催化劑,城市透過文化和藝術活動重塑自身定位,並追求地方意義和風格。
為了扭轉魯貝最貧窮城市的負面形象,法國政府積極投入地方閒置空間的活化、紡織時尚產業再造、青年培力以及凝聚地方文化認同等項目。
  • 紡織時尚工業復興,活絡地方經濟動能
圖片來源:jeanmiaille.fr
產業的經濟動能是城市創生的重要一環,沒有產業和工作機會就很難阻擋人口的流失。為了促進魯貝的經濟和就業,法國政府推出了企業稅收減免的政策,並且修改了公共採購法,因此,在公部門投資或補助的計畫項目中可以有正式條款,要求在選擇廠商時除價格外,需優先考量採購當地的服務,或提供某些工作機會予當地的弱勢團體。
魯貝過去紡織工業發展和遺留下來的資源,也形塑了當地獨特的經濟DNA。為了活絡當地經濟並引導產業創意轉型,他們推動了Maisons de Mode設計品牌孵化平台,透過一條龍的品牌創業孵化服務支持,協助創意人才返鄉,從資金、原料採購、成立品牌、建立工作室,甚至是行銷展覽等一條龍的資源協助,從零開始建立個人品牌,並將當地的舊工廠重新活化成設計品牌的集合展示空間Le Vestiaire。
扶植青年藝術家和創業家
圖片來源:danstonconcert
推動城市再生,最重要的便是人,特別是吸引青年人才留在地方耕耘。魯貝除了上述提到的吸引年輕設計師到當地創業的策略之外,他們也積極投入青年藝術家的養成。像是支持地方青年音樂人才職涯發展的La CaveauxPoètes協會,便將閒置的廠房地下空間改造成音樂表演空間,提供青年藝術家排練和表演的地方,並同時支援其財務以及音樂專業技能的培訓。青年藝術家透過舞台表演活動中學習,調整自身的音樂作品使之變得更成熟,也從聽眾的互動得到反饋,慢慢形塑個人的藝術風格,而後再引薦媒合更大的舞台機會。協會也支援各種音樂專案的發起,像是由志願音樂愛好者發起的音樂電台廣播、與托兒所、學校、監獄等合辦音樂會、詞曲創作研討會等。透過培育青年藝術家以及和地方機構長期地交流,讓音樂藝術與在地文化產生連結,創造正向循環。
  • 創造在地意義的閒置空間活化- 從「公共泳池」到「紡織工業博物館」
圖片來源:Wiki
閒置空間的活化是一個從冰冷「空間」 轉變為具體「地方」的過程,應該置入與其脈絡相關的藝術形式或活動,凸顯在地的歷史軌跡和文化,串連「過去—現在—未來」,La Piscine博物館便是最好的案例。這座華麗帶有裝飾藝術風格的公共泳池,過去是居民逃離工作壓力,共享片刻愉悅時光的地方。然而50年的繁榮光景後,泳池因其瀕臨崩毀的穹頂而被迫關閉。面對這棟歷史悠久的閒置建築,政府不將其拆毀重建,而是延續泳池過去凝聚市鎮的精神,將其打造成一座「公共博物館」,保留了最具代表性的泳池,改建為中央水池,為數眾多的雕塑列於水池兩側,取代原本戲水的人們。兩旁原本是泳客沖澡、更衣的迴廊,則變身成櫥窗,展出各式藝術作品、紡織設計,保存延續了過去以紡織工業為核心的歷史記憶。
  • 透過文化活動凝聚地方認同 -「舊倉庫」變身「文化中心」
圖片來源:Nordeclair
文化是地方創生策略的關鍵要素,除了改善城市的外貌,充實的內在美也同樣重要。透過形塑獨特的地方文化不僅能夠提升城市印象,更能凝聚當地居民的地方認同感。
La Condition Publique - 這棟原本是用來存放羊毛的倉庫,在2004年重新設計改建成為文化中心,裡面包括展覽廳、活動教室、藝術家工作室、屋頂農園、Fablab以及當地社會創新組織的辦公室,各式各樣有趣的文化和藝術活動、表演和展覽在這個複合式空間舉辦,甚至每週舉辦農民市集,吸引當地居民參與、互動。

看看法國,想想台灣
雖然法國作為歐洲文化大國,歷史發展背景和文化能量和台灣差異頗大,加上魯貝的城市再造擁有豐沛的文化和財政基底,從歐盟、國家、省到地方政府的資源支持,更是台灣無法比擬的。然而,法國城市再生戰略執行的核心幾點要素仍然可以參考:
1. 奠基於文化軟實力的硬體(空間)改造
閒置空間的再利用不應只侷限於美學體驗,而應回歸於地方意義的探求與培養,凸顯地方的歷史軌跡和文化,像是La Piscine從公共泳池到博物館,保留了其公眾性和社區參與的要點,再結合過去紡織工業累積的文化厚度,成為獨具一格的博物館,不同主題的展覽和藝術活動內涵更吸引在地居民和觀光客持續造訪,而非「一次性景點」。
2. 打造全面創業支持網絡,吸引青年人才返鄉
產業的再造並不容易,而最重要的便是人才,如何引導青年人才留鄉和返鄉絕對是城市或地方創生的靈魂。然而,要吸引青年返鄉創業,便需要為他們鋪設好的創業沃土,讓他們看到具潛力的前景。魯貝在振興地方紡織設計產業時,便是由政府提供資金支持由不同時尚產業專家組成的Maisons de Mode平台,提供從採購、品牌建立、店面設立、行銷展覽等一條龍的資源協助,吸引青年設計師返鄉成立設計工作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3. 以「在地」養「在地」的經濟思維
法國政府為了促進地方經濟和就業,修改了公共採購法,鼓勵拿政府資源的計畫執行廠商優先採購在地服務的廠商,以在地產品和服務推動地方創生。台灣公共採購的最有利標是否可能納入「在地」考量呢?
看看法國,想想台灣。若台灣能結合文化和地方特色,找出最適合地方自身的策略和產業,擁有獨特文化魅力的台灣必能更永續發展,展現更濃厚的文化生命力。
楊昌儒 Kira Yang
楊昌儒 Kira Yang
熱愛創新及永續發展,現為左手寫Code右手寫字的斜槓工作者。喜歡探索新奇事物、認識有趣的人、旅行、攝影和下廚。歡迎來信聊聊:[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