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討厭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她說她要肯定自己的脆弱。我點了點頭。

raw-image

「過去的自己嗎......應該是一直很快樂的吧。」就像是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的開頭一樣,樂樂(Hapiness) 就是大腦的基調,她說現在回去看那時的自己,也會覺得滿了不起的。

而高二時她交了個男朋友,三個月後他們分開了。

「是直到那個時候,才多了某些東西。」

對方在台中,網路變成兩人唯一的連結,感情的尾端她陷入所謂焦慮型依附,看到只有自己送出的訊息,得不到回應時就會開始發作。前前後後拖了一個月,終究變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分手以後,整個人都掉下去了......」是在那時,自我厭惡開始出現。

分手後她沒逃出,仍舊想跟他說話,她說,她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還是喜歡他。試著不去喜歡他的下場,卻是連自己也不喜歡了。

「那時沒法對他生氣,只能對自己生氣。」不喜歡自己的行為卻又不斷的重複走著,到頭來,它變成一切悲傷的泉源,所有東西都從這裡引發出來。

「我感到被遺棄了。」

「到頭來,我是不是會被所有人遺棄?」她說那時很長的時間都是一個人,每天都會想到他,再想到她討厭她自己。

直到學測前一個禮拜,她崩潰了。她懷疑自己已經得了憂鬱症。對那時的自己是很大的一件事,畢竟曾經她是如此的快樂。

「沮喪的事,我會覺得自己好不起來。」她會一直推動自己,希望自己「好」起來,變回過去的自己。有時會希望自己能在沒有意識的時候悄悄死掉,大概是因為自己怕痛可是又想死去,才會希望有個別人可以殺死這樣的自己。

「我一直很希望我被喜歡,而那個人把我丟掉,所以我也把自己丟掉了。」

一切的斷點在於她找到學校的老師,慶幸的是這位老師能夠理解。老師提醒她,一直以來她之所以想要回到快樂的樣子,是因為那個樣子是能夠被旁人稱讚的。

而後,她慢慢開始學習,學習去接受自己的悲傷。

這一切從一部電影也能看出端倪。斷點之前,他原本無法理解腦筋急轉彎在演什麼。對她的世界而言,樂樂會掌控一切,她討厭討亂平衡的憂憂(Sadness)。斷點之後,她就能理解憂憂在幹麼了。

情緒並沒有好壞,並沒有快樂是好,悲傷就不好,這樣的想法讓她不再責怪自己。到頭來,自己必須先接受憂傷,才會開始感到快樂。

「那之後,我才慢慢感到自己正在「好」起來。」

直到去年八月的某一天,她發現,昨天的自己好像沒有想到他了。

「那你喜歡自己嗎?」

「斷點前還滿喜歡的。」

「那你愛自己嗎?」

「我想還是那時候比較可以。」

「那現在,有找到平衡了嗎?」

「我想很難說我找到了。」她知道那個平衡是一直在動的狀態。但慶幸的是,現在的她仍在追尋。

「比起快樂,憂傷能包容更多的人。」看著已經慢慢癒合的她,我想起馬欣在海邊的曼徹斯特的評語。現在的她顯然不如以往來的快樂,可也坦然許多。

「那現在呢?」

對於感情她還是抱著恐懼,畢竟知道自己可能變成什麼樣的狀態,特別是對自己而言,是看到怪物一般的恐懼。

「可能......還是害怕被丟掉吧。」

上大學後她有過一段短暫的關係,和欣客運裡有兩個人正等待著客運,男生陪著女生等了一個小時的車,然後男生慢慢地摟住女生的肩膀。

但後來還是她動搖了,她發現自己喜歡的仍然是那個被喜歡的感覺。感情出現了位階的高低,男生站在高塔上看著女生說,我期待妳能走到這裡,歡迎妳來報仇。

「但後來果然還是失敗了,他失敗了,我也失敗了,我開始害怕,他開始厭煩,然後我討厭我自己。」他人變成自己的地獄,她仍試圖去證明一切不是場重蹈覆轍。雖然仍然討厭她討厭自己的樣子,但也慢慢去練習與釐清,當有個人向她靠近時候,自己究竟在害怕什麼?

直到採訪那天的上上個禮拜,她看了一本書,她發現自己好像找到一點答案了。她知道這不是她所想要的愛,雖然她還不知道愛是什麼。

她漸漸地爬著,到後來,高與低就沒有差別了。

最近她辦了小帳,如果有想對誰講話的時候就對著自己講話。不用去害怕別人的凝視。

她說她要肯定自己的脆弱。我點了點頭。

「會想對那時候的自己說什麼嗎?」

「我不會想安慰他誒,當下是一個無法接受別人的話語,因為身陷太深了。」

其實道理一直都知道,只是很難做到罷了。如果真要說的話,他想告訴自己沒有關係吧,即便是在那樣的狀態下。

///

「然後呢?」

她沒跟我談五年後,只說這一次她想要去真的喜歡一個人,不因為別人喜歡自己而去喜歡他人。

「現在有在前進喔!」

現在看到喜歡的人,她可以感受到心臟真實地怦怦跳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頤的沙龍
31會員
31內容數
我是劉頤,我沒什麼故事,我只是個說故事的人,從美好的世界到糟糕的社會。而我也是沒有夢想的人,所以借用別人的夢想假裝自己很有目標。 而我下輩子想當一隻小黑蚊。
劉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9/04/26
以前比較會誒。他果斷地說。大概吧,會有模糊的畫面.....算是夢想嗎?好像有和樂融融的家,不是很繁華的地方,平凡的日子。
Thumbnail
2019/04/26
以前比較會誒。他果斷地說。大概吧,會有模糊的畫面.....算是夢想嗎?好像有和樂融融的家,不是很繁華的地方,平凡的日子。
Thumbnail
2019/03/09
有沒有想過未來會變成怎麼樣? 「沒有辦法。」 完全不會? 「可能...很短吧。」 跟她聊天的第一個話題,是反社會人格。
Thumbnail
2019/03/09
有沒有想過未來會變成怎麼樣? 「沒有辦法。」 完全不會? 「可能...很短吧。」 跟她聊天的第一個話題,是反社會人格。
Thumbnail
2019/02/16
如果這樣都沒遇見的話,我想可能會是在搭便車的路途中,緣分是如此,每個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它的理由,有時我們不清楚那樣的必然,可能是理由尚未發生,又或許是我們尚未知道。
Thumbnail
2019/02/16
如果這樣都沒遇見的話,我想可能會是在搭便車的路途中,緣分是如此,每個事情的發生都會有它的理由,有時我們不清楚那樣的必然,可能是理由尚未發生,又或許是我們尚未知道。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這本書很出名,而且出名了很久,但我十一年後才找來看。 看書名,我一直以為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而且好像看書名已經了解所有內容,以我的性格,本來就經常被討厭,根本不需要增加這方面的勇氣,所以才一直沒打算看這本書。 結果翻開此書才發現我錯了,這根本不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而是哲學書。這跟我的預期有太大差異,
Thumbnail
這本書很出名,而且出名了很久,但我十一年後才找來看。 看書名,我一直以為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而且好像看書名已經了解所有內容,以我的性格,本來就經常被討厭,根本不需要增加這方面的勇氣,所以才一直沒打算看這本書。 結果翻開此書才發現我錯了,這根本不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而是哲學書。這跟我的預期有太大差異,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新朋友【焦慮】為了保護主人公,認為【快樂】產生的自我意識,以不足以面對青春期後的主人公,因此利用各種能【符合現今社會的反應】生成了一個自我意識,而由焦慮一手打造的自我意識之花最終卻嶄放成【我很糟糕,我不夠好】...
Thumbnail
新朋友【焦慮】為了保護主人公,認為【快樂】產生的自我意識,以不足以面對青春期後的主人公,因此利用各種能【符合現今社會的反應】生成了一個自我意識,而由焦慮一手打造的自我意識之花最終卻嶄放成【我很糟糕,我不夠好】...
Thumbnail
看著焦焦瘋狂地操控主控台,是電影中最令我落淚的橋段,試問青春期的你,討厭過自己嗎?又或者現在的你,仍舊討厭自己嗎?你每天做的所有事情中,有幾件是因為快樂而做的呢?還是焦慮被比下去,得不到他人認可,在世界上找不到存在的價值。
Thumbnail
看著焦焦瘋狂地操控主控台,是電影中最令我落淚的橋段,試問青春期的你,討厭過自己嗎?又或者現在的你,仍舊討厭自己嗎?你每天做的所有事情中,有幾件是因為快樂而做的呢?還是焦慮被比下去,得不到他人認可,在世界上找不到存在的價值。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是以生命的歷程去實現的;來自你個體的完整發展及自我實現。當你未能確實的體認到自己的能力、力量和潛質獨特之處,持續性的折損自己、質疑自己,你如何能真正安然是自己,擁有被討厭的勇氣與自信呢?我們勢必會落入於在乎他人的評價、放大他人眼光,以他人的位置,作為看待自己有何價值的依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