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擇聽不聽那是非之前。在看完《是非疲勞》之後

2019/04/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是非疲勞,林夕。
這是一本短篇散文集,每篇大約兩頁到四頁左右的篇幅。
我們自小受教育,要做個明辨是非的人。林夕是香港人,不過台灣的教育也差不多是這樣,一個寫在教育課綱上的標題。到了長大之後,我們才又開始思考,什麼是是、什麼是非、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年紀,大人遇上大是大非,最有本事從中挑出小是小非。大聲說著那些小是小非,作為轉移焦點的手段也好,不予置評的藉口也好,企圖忽略掩蓋那些大是大非,或是曖昧不明地自稱中立。
大部分人其實只聽見愛聽的,說自己所相信的、迷信的。沒得選擇的時候,我們覺得不受尊重,可是有太多時候,我們不耐煩選擇,甚至討厭有權責去選擇,聽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省得動腦筋。
做個被安排的奴隸,有個明顯的埋怨的對象,只要祭起天問式的控訴,好像就怪不到自己的頭上來。不用自己思考,多麼輕鬆;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多麼方便。嚷著是非疲勞,其實只是盲目地賣掉自己。
世界本來就混濁。
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同時並存著大是大非和小是小非。你說話有理,可是咄咄逼人,這樣算是、還是非?你買東西要排隊心情不好,上網給店家負評,這又算是,還是非?
是非題變成各自的選擇題,從不同角度出發、基於不同立場,就會有不同答案。
A:是。
B:非。
C:是非莫辨。
D:是非請便。
加上台灣常用的說法,還可以多個E:以上皆是。
要做到零是非,除非住在獨家村。幾乎所有世事,都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就連風花雪月,也和你厭煩不談的政治息息相關,即使只說句今天天氣如何,都能說到碳排放和國際關係、工廠廢氣和能源問題。
在選擇聽不聽那是非之前。
如果大是大非是白和黑,當應該要認真面對大非的時候,卻在白的陣營當中,展開了白馬非白的惡戰,忙於互相抹黑,一時間抽不出精力去黑那黑的。這畫面不陌生,不論是什麼樣的議題,關乎大是大非的辯論,又牽扯大量個人恩怨是非。
現在人熱中於把自己的生活鋪上網,拍照、留念、示眾,是許多人習慣了的生活三部曲,這是有感,同時也是無感。有感於生活的豐滿,忙著獲得更多的愛心和點讚,無感於歌舞昇平之外的世界,那虎視眈眈準備吞掉民主自由的威脅。
當新聞報導與訪問不再反映真實,而是塑造虛擬真實,當小是小非像灌了黑白油漆、拿來互砸的水球,漫天拋擲,當你有感於生活表層關於價格的部分,卻無感於背後的造成原因。
沒有人是孤島,即使是孤島,那人在孤島不斷排泄染料,也會汙染了海水,波及另一個孤島。每個人都在影響其他人,又被其他人影響。是非就像個大染缸,我們都泡在裡面,就算覺得疲勞,也必須面對。

我是壹肆說,用散文寫故事的人,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歡迎追蹤、留下愛心,支持我繼續寫作。我們下篇文章再會。
245會員
339內容數
用散文寫故事,在閱讀和生活裡拆解見聞。在現實的縫隙書寫真實。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