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偶像Howard Marks應商業週刊之邀來台灣做專題演講,很可惜的我無法親自參加。不過大家很容易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演講內容的精華,透過網友的節錄摘要,我們得以一窺投資大師化繁為簡的投資智慧。
Howard Marks 此行主要是為了他的新書《掌握市場週期》,也因此很多的問題也環繞著週期以及循環圍繞,像是我們現在處於週期的甚麼位置等等。在所有的Q&A之中,唯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Howard Marks對於現金為王(Cash is king 就是說在下跌的過程之中保留大部分的現金的一種策略,是熊市的避險策略)的看法,他的看法說明了真正專業和業餘的不同。這一點也就切入了我們今天的主題,就是在投資中職業隊和業餘隊的差別。
Howard Marks對於現金為王的看法是這樣的:現金為王通常用在極度極端的情況之下,但是滿手現金會衍生出三個問題。首先,現金比例為何才合理的是一個難題。其次,保持現金有可能可以避開十年一次的大崩盤,但是也有可能錯失股市的持續上漲,就好像從2016年以來一路看空的投資人完全錯過了三年的大多頭,而現金在上漲的股市中是沒有報酬的。最後,就是賣掉了股票又要用何種價位買回。掌握市場週期整本書在強調市場週期的循環性和必然性,讀者的直覺想法,必然是我要在循環高點賣出股票或是起碼保持大部分的現金,等待股市回檔,然後低檔抄底。沒錯,等待大跌後進場的確是穩賺不賠的,但是沒有人可以預測股價的波動。因此,想要賣在最高點和買在最低點的投資人最後會發現這樣的代價極其昂貴。
我想我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從新解釋Hoard Marks的看法。投資人在循環的轉折點,應該是在防禦型和攻擊型的資產中做出選擇和配置而不是在股票和現金中做出選擇。如果再白話一點,就是專業的投資人會長時間維持高持股,這就是專業和業餘的巨大差別。散戶會預設立場,假設盤要崩了,所以賣出所有持股。如果沒崩,只能用更高的價位買回,所以就更加的抱不住股票。更重要的是在沒有持股的狀況之下,很容易錯失股市的巨幅彈升。
當然,高持股也就意味者高曝險,也因此法人必須設定持股上限,以分散的持股來抵銷彼此的風險。相關性越低,甚至負相關資產或股票的風險抵銷的效果愈好。很多國外的大基金經理人持有3-600檔的股票,讀者看到這裡,其實應該可以聯想到一個結論,就是指數型基金ETF的優勢。你不單可以重壓而且有效的分散風險。對於要進入職業隊的投資人來說,不必想要一步登天,而是應該先考慮取得平均的成績就好,這代表者你可以擊敗起碼市場一半的人,是一個好的起手式。
ETF也不全然沒有壞處。ETF代表著全市場績效或是接近於全市場的績效,也就是說它同時包含了好公司以及差的公司。就好比吃到飽就不如單點精緻,有很多廉價食材是你不想吃的,但你依然得為為它買單。於是專業的法人可以透過強大的研究資源和分析能力,在投資組合上做出優於優於大盤平均的組合。這是專業和散戶在根本上的第二個區別。
最後的差距就是壓力。專業投資人輸贏都是別人的錢,做甚麼都有無形的壓力在背後監督著自己。相反的,散戶用自己的錢操作,壓力只有單純的賺和賠,不必對別人負責,自然更容易被自己的情緒左右。資本的規模也影響著投資策略的方方面面,我們要尊重資本規模的量級。很多人喜歡自稱專業投資人,實際上只能說他個人專職在投資上而沒有為人打工,但是在操作上和專業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了解自己的對手以及自己和對手的差距是重要的。我在早先的一系列文章之中,討論了結構以及解構問題元素的重要性。那麼現今台股的結構很明顯出現了質變。過去的台股七成是散戶,法人只有三成。 現在剛好相反,法人就佔了五成,加上公司派,散戶只剩三成。所以現在的散戶要賺錢就更為困難,如果不能了解自己和對手的距離,那麼你離獲利的距離就會愈來愈遠。
歡迎寫下你的心得或提出問題,我們一起交流。支持請訂閱或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認同請分享,做一個有影響力的讀者。
本專欄創作大多數為本人原創之創作或內化投資知識後的見解,當然某些概念本身可能受無數的投資大師和其他的作家所啟發。我會盡力的標明出處和來源,如有不及的地方還請見諒。同樣的,本人之創作歡迎轉載分享,但是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