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是國曆還是農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節氣的分類是在普遍不識字以及訊息傳播不方便的古代,方便老百姓農耕生活所使用的。古代人類在長期的採集或漁獵以至於進步到畜牧農耕的生活,發現太陽東升西落、月亮的圓缺、氣候的寒暑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若是善加利用這些天文曆法的知識,對於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些曆書是供識字有文化的人看的,一般廣大的農民大都不識字,所以就將這些天候變化的知識變成口訣、諺語,讓大家可以口耳相傳,讓偏鄉的農人也知道什麼時候種什麼?什麼時候要注意什麼事?所以根據二十四節氣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諺語,這些諺語簡單順口,很方便流傳和記憶,傳統上一直是農民的知識寶庫。    為什麼一直到現在幾乎所有人還以為節氣是

節氣的分類是在普遍不識字以及訊息傳播不方便的古代,方便老百姓農耕生活所使用的。古代人類在長期的採集或漁獵以至於進步到畜牧農耕的生活,發現太陽東升西落、月亮的圓缺、氣候的寒暑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若是善加利用這些天文曆法的知識,對於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些曆書是供識字有文化的人看的,一般廣大的農民大都不識字,所以就將這些天候變化的知識變成口訣、諺語,讓大家可以口耳相傳,讓偏鄉的農人也知道什麼時候種什麼?什麼時候要注意什麼事?所以根據二十四節氣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諺語,這些諺語簡單順口,很方便流傳和記憶,傳統上一直是農民的知識寶庫。 為什麼一直到現在幾乎所有人還以為節氣是

. 這些年跟朋友閒聊時,常常會拋出問題「二十四節氣你能說得出幾個?」

「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立冬、冬至……」通常朋友都會從這些比較對稱的先回答,然後就是帶有詩意的比如驚蟄、穀雨、霜降……等等。

然後我會再問:「中秋是不是節氣?」

「當然不是,那是節日!」

「清明是不是節氣?」

「應該是吧?」

最後總算到了我真正想問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曆還是國曆?」

通常十個朋友有九個半會一副你沒知識也該看有常識的口氣回答:「廢話!當然是農曆呀!」

「哈哈!節氣其實是陽曆,也就是國曆,日期幾乎是固定的,難道你沒發現,清明節每年都是四月五日,夏至都是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冬至吃湯圓是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

「咦?喔對!清明掃墓每年都是四月五日,可是從小以來,一直到今天,大家都認為二十四節氣是農曆?難道大家都錯了嗎?」

在跟朋友擺龍門陣、抬槓時,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

以為二十四節氣是依農曆的日期來訂,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盲點。ㄧ般所謂國曆,就是陽曆,也就是太陽曆;農曆就是陰曆,也就是月亮曆。地球繞太陽旋轉一圈來計算,真正所需時間為365天又5小時48分46秒,我們簡化成一年為365天,然後累積四年多一天,放在2月第29日,稱為閏年。至於陰曆,它是以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為一個月,然後十二個月為一年,月亮轉一圈大約是29天12分44秒,因此,陰曆訂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日,一年才354天,所以陰曆不是累積幾年才多一天,它是用閏月的。

二十四節氣就是古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段落的一種表達方式,根據的是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弧度(而不是月亮繞地球的角度)等分為24份,也就是ㄧ個圓周360度,每15度為一個節氣,也就是ㄧ個月有兩個節氣。不過因為地球繞太陽的軌道是橢圓型的,有一點傾斜,所以依陽曆的節氣日期會有一天或兩天的變動,不過,與陰曆比較,節氣在陽曆來說,是相對固定的。

節氣的分類是在普遍不識字以及訊息傳播不方便的古代,方便老百姓農耕生活所使用的。古代人類在長期的採集或漁獵以至於進步到畜牧農耕的生活,發現太陽東升西落、月亮的圓缺、氣候的寒暑變化,都有一定的規律,若是善加利用這些天文曆法的知識,對於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些曆書是供識字有文化的人看的,一般廣大的農民大都不識字,所以就將這些天候變化的知識變成口訣、諺語,讓大家可以口耳相傳,讓偏鄉的農人也知道什麼時候種什麼?什麼時候要注意什麼事?所以根據二十四節氣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諺語,這些諺語簡單順口,很方便流傳和記憶,傳統上一直是農民的知識寶庫。

為什麼一直到現在幾乎所有人還以為節氣是農曆,日期不是固定的,以為必須去看農民曆才知道的原因,主要是以前的人平常過日子用的是陰曆,也就是月亮曆,所以想知道陽曆的節氣,必須去翻農民曆來查。因為民國元年才開始使用陽曆,但是民間那種想知道節氣就必須翻農民曆的印象還深深留在腦海裡,所以不知不覺就把二十四節氣以為是依農曆而訂的。

節氣聽起來很浪漫,所以現在很多行業在行銷時會利用節氣的那種復古情懷,其實節氣就是提醒我們依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自然輪迴來過生活。

不過,二十四節氣主要是反映了黃河流域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的關係,對於其他地區,有些現象適合,但有些節氣就不一定合用了。不過這種現象我們老祖宗也發現了,所以不同地區流行的諺語是不同的,比如以種棉花為例,棉花要在攝氏12度以上才能種,所以華中的諺語是『清明前、好種棉』;華北是『穀雨種棉正當時』;到了台灣的平地,幾乎一整年大半時候都算是黃河流域的夏天,節氣無法當作我們農耕的指導。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現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已經脫離農耕與土地,我們的食衣住行也不完全是依循二十四節氣來運轉。但是我們若能從春夏秋冬周而復始的循環中,體會到自然的節奏,讓自己依時吐納,活在當下,重新看到人與自然萬物及太陽運轉的關係,那麼或許才比較容易找到自己的生命節奏,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Wu Wu-avatar-img
2023/01/25
一年不是地球繞太陽一圈,是看太陽直射同一點決定
陳昱勳-avatar-img
2022/07/06
二十四節氣究竟是根據 `陽曆` 來計算的還是根據 `陰曆` 來計算的? 準確來講,24節氣的確立既不是根據我們現在所說的陽曆,也不是陰曆來制定的,【而是根據當初的 `干支歷。】` 24節氣的起源,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人們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在一年中有一天白晝最長、黑夜最短,有一天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其他時候晝夜長短交替,周而復始……沒錯,這就是首先被確立的兩個節日,夏至和冬至。 戰國後期進一步把一年作了八等分,於是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共八個節氣;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稱謂也沿用至今。 我們現在的人已經習慣把「公曆」稱為「陽曆」了,其實公曆只是太陽曆的一種,如果非要說24節氣是根據什麼來算的話,是 「陽曆」更合適,因為「公曆」和「干支歷」都屬於太陽曆的一種,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的24節氣在公曆上的時間幾乎每年都一樣,最多相差一兩天的緣故,因為公曆和干支歷都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周期來確定的。
謝明海-avatar-img
2019/05/19
偉文兄,請問為何用這張貼圖而不用農耕圖? 有特別意思嗎 ?
avatar-img
李偉文的沙龍
1.6K會員
2.2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李偉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9
 不管過多少年,當我們見到荒野老伙伴,不管他是頭禿了還是身材臃腫,大家記得的仍會是當初彼此的原貌。真的是如此,一起在荒野為理想為公益一起努力,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淚,當然我們也一起大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大伙就像是同門師兄弟姊妹,即使過了很多年,大家都已練成各門各派的掌門人,但是在彼此眼中,還是那最初相識
Thumbnail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8
前些天老婆大人上網填了一些資料後,隔天就有汽車回收廠到家裡來把車子開走,全部過程我們不用付錢還可以收到八千元。 老婆的車子車齡已經二十多年,這幾個月常出狀況,這個地方修好沒多久另一個地方又有問題,再加上退休這五年,車子沒有經常開,更容易有問題,與其常為了車子操心,乾脆就處理掉,無車一身輕。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2025/04/27
有時候在家沒事的時候,會到已離巢的AB寶房間,隨意翻閱房間裡面兩面書牆裡的書。 這些書有七成是我沒看過的,有三成是我看過推薦給她們看或者暫時借擺放在她們的書櫃裡的書。 今天隨手翻閱盧建彰導演寫的「感動,才有影響力」居然看到他寫到他們全家都喜歡看球賽的故事裡有提到我:「我以前不懂,以為只是爸爸喜歡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