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坑道、碉堡、與大砲-金門行記(一)

2019/08/10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大家好,好久沒跟大家分享遊記了,接下來分幾篇文章來跟大家分享前幾天去金門走走的遊記吧!
  說到金門,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不一樣,例如大太陽、高粱、牛、甚至有人可能想到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對望的神奇景象,但是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應該還是金門的戰地風光吧!沒錯,就是散佈在金門島地下各處,俗稱「地下的金門島」,盤根錯節的坑道了。
金門後浦的知名景點「模範街」,五星旗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隔街對望,顯示金門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也顯示金門的多元與特殊性。
坑道絕對是許多遊客不可錯過的景點。
  金門舊名浯洲,據信應在魏晉時期就有漢人在此生活。到了五代時期(西元10世紀),王審知帶著兵馬來到今日中國東南沿海建立閩國,金門也位於其中,因此今日許多金門大家族的族譜皆上溯至閩國時期,王審知也因此緣故被金門人尊稱「開閩王」。到了明朝,時稱浯洲的金門島成為固守中國東南沿海的海防重心,因此明太祖朱元璋認為此小島「固若金湯、雄鎮海門」,便將這裡改名為金門,這個名稱就這樣沿用至今。
  其後金門這座小島陸陸續續經歷許多戰事,例如明清兩代從未中斷的海盜騷擾、鄭成功、鄭經父子的反清大業、清代晚期多次的對外貿易戰爭等等。不過對現代金門影響最深的,也是造就「地下的金門島」的那場戰事,莫過於二戰後的國共內戰了。
「地下的金門島」錯綜複雜。
  中國國民黨在國共內戰失利後,遁逃至台灣島,金門、馬祖兩座比鄰中國大陸的小島成為內戰的最前線,為了防範可能的戰爭來襲,中國國民黨在金門實施軍事管制,並在島上開挖許多的戰備坑道,作為存放物資、交通聯繫等功能。現在金門島上的坑道到底有多少或許是個不可考的難題,但至少讓我們來看看幾個有開放給一般觀光客參觀的坑道吧!
來走進坑道看看金門的戰爭歷史吧!
  雖說只有部分開放,但其實金門能走的坑道也不少,例如金城民防坑道、瓊林坑道、馬山觀測所、成功海防坑道等等。但是眾多坑道中,我覺得最能讓人感受到金門壯觀的地質環境以及最直接的戰爭印象衝擊的,莫過於翟山坑道了。翟山坑道位於金門島的西南角,在古崗聚落的南邊。翟山坑道的特色在於它是一座直接連通大海的海路坑道,除此之外它那如英文字母A的特殊坑道路線,以及巨大花崗岩盤的開鑿痕跡,在燈光的照射下都令人嘖嘖稱奇。
翟山坑道一景。由於適逢大潮日的漲潮時間,海水將海漂垃圾沖進坑道。看來坑道除了觀賞戰地風光之外,也能提醒我們環境保護的重要。
翟山坑道壯觀的花岡岩盤。
  金門在地質上來說是和中國連接的大陸島,島上岩石以花崗岩為主,花崗岩是極為堅硬的火成岩,所以翟山坑道可以不需以鋼骨、水泥等現代建築結構加以支撐,讓人直接看到裸露的花岡岩盤,不只帶來視覺感官的衝擊,特殊的火成岩壁,也是地質科普的優良場所。
翟山坑道牆面上清晰可見的火成岩節理,或許也是地質科普的好所在。
  翟山坑道直接與大海連通,造成許多人可能會有戰艦停放坑道、或是運輸艦載運物資進入坑道等想像,但其實翟山坑道並不如大家所想像啦。翟山坑道雖然與大海直接連通,但是終究是炸開岩盤所得,因此水深本就不足讓戰艦等大型船隻進入停靠,僅能勉強供快艇、砲艇等小型船隻停放。同時,因為坑道中搬運不便,所以運補物資也不會進入翟山坑道,而是集中在金門東南岸的料羅、新頭等處。
翟山坑道的解析圖,可見坑道直接與外海相連,但其實水位僅供停放小型船隻。
  來到金門中部的瓊林聚落,除了觀賞大型閩南建築群以及金門最高的風獅爺之外,從瓊林村辦公室進入的瓊林戰鬥坑道也是不能錯過的景點。
  瓊林聚落以蔡姓為主,瓊林蔡氏過去曾是金門數一數二的大家族,在明朝就出過5位進士,清朝也出過1位,小小金門島的一個家族就可如此,真可謂文風鼎盛的大家族。
位於瓊林蔡氏家廟中的進士匾額,顯示瓊林蔡氏家族文風鼎盛。
  這樣的大聚落,卻也不能避免的捲入了國共內戰之中。在戰時體制之下,瓊林聚落被規劃為「戰鬥村」,有著獨特的戰鬥村制度,比金門普遍的民防制度更加嚴格,對居民的限制也更多、更重,不只要進行日常操練,甚至連下田工作、生活起居的時間都要受到軍隊的規範。在這樣的背景下,瓊林聚落的地下坑道和金門其他地方比較起來就顯得更為特殊。
瓊林民防館中展示瓊林在戰時體制下,生活上種種的不便。
民防館中介紹戰鬥村制度,瓊林並非唯一的戰鬥村,但卻是相對保留完整的。
  瓊林戰鬥坑道全長超過1公里,共有12個出入口,為了安全起見,目前僅開放三處出入口跟部分坑道。同時,為了維護坑道及各館舍的清潔,參觀瓊林戰鬥坑道需繳交一人10元的清潔費。村辦公室旁的民防館以及坑道內的部分空間作為戰鬥村與民防制度的展示場所,是一個了解金門在戰時體制下的生活的場所,而且不只是從展板文字上理解,進入坑道後更能親身體驗戰時體制的生活空間感。
坑道中昏暗的燈光令人想到那個禁止明火的戰時體制年代。
坑道中部分的寬廣空間作為展示民防制度歷史的空間。
  瓊林坑道由村辦公室進入,出口有兩處,一處是近年開放的新景點,即是與村辦公室隔著馬路相望的「養拙樓」。養拙樓為瓊林蔡氏後代蔡嘉種先生,在20世紀初期前往新加坡經商有成後所建造。金門到處都有這類由在外經商有成的族人出資建造的洋樓,也是金門的一大特色,這點我們留到之後的文章再聊吧!
近年整修完成的養拙樓,她代表金門另一種文化特色:「落番」。
  另一處最早開放的出口通往全金門最高的風獅爺-瓊林風獅爺。走出昏暗的坑道後,抬頭望著高聳的風獅爺,耀眼的夏日豔陽讓人炫目,更凸顯瓊林風獅爺的壯觀與特殊。風獅爺也是金門獨特的文化景觀,同樣我們等之後的文章再來聊聊。
瓊林北風獅爺,是金門最高的風獅爺,不僅如此,其活潑生動的歪頭,使祂出現在各個觀光宣傳圖上。
  獅山砲陣地位於金門島東北角,雖然名不為坑道,但其是炸空獅山,在山中開鑿坑道、存放榴彈砲即彈藥所在地,是另一種用途的坑道。
獅山砲陣地,又名震東坑道。
  來到獅山砲陣地,除了欣賞國軍的砲操,神往過去嚴肅緊張的兩岸對峙情景之外,我認為還可思考的就是國軍對金門地形地貌的影響。獅山是一座小山丘,與金門同樣是花崗岩所形成的山丘。國軍來到此地後,將山體內部炸開,形成軍事空間之用,很難想像這樣大規模的爆破對當地自然環境會有何種影響。
炸空的山體也是座宏偉的坑道。
坑道內的空間用來存放榴彈砲彈藥。
有彈藥當然也有大砲囉,獅山砲陣地的主角:八吋榴砲。特定時間會有砲操演示,喜歡的人千萬不要錯過。
  當然,金門還有很多坑道,如前往馬山觀測所必經的坑道、位在都市下方的金城民防坑道、可欣賞海邊風光的成功海防坑道等等,各有特色,也都很值得一看。但我還是認為上述三個坑道:翟山坑道、瓊林戰鬥坑道、獅山砲陣地,最值得一遊。三座有著不同功能的坑道,也有著不同的風光,更都有著不同的、值得細細思考的時代背景特色。
馬山觀測所也要經由坑道抵達。
成功海防坑道內的57戰防砲。
  來到金門,最不可錯過的就是金門的戰地遺跡。戰地遺跡不僅昭示著金門做為國共內戰的最前線,某種程度也代表金門做為國際冷戰的界線,這些戰地遺跡與其周邊的聚落,更是顯示金門人的生活是如何受到戰時體制的影響。後續我會把金門其他值得欣賞的點繼續放上網站,希望大家也能去金門玩玩。
戰爭對金門留下傷痕,也為金門留下記憶,使金門藉由歷史成為知名的觀光景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散步老人
散步老人
鄉下人與都市人的融合體,依興趣進行歷史研究,對於鄉村、民間信仰相關歷史有高度興趣,但不一定有高度專業。研究過程中也培養出旅遊的興趣。人生目標是成為靠興趣吃飯的人。旅遊都有遊記,順便在方格子跟眾人分享,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一些地方的相關文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