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北誠品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自從來台北之後,生活被壓縮了許多,碰不到籃球、沒了港口、少了機車,我的生活樂趣剩下閱讀與電影。 還好,台北的書店很多,而且每一間風格各異,不過來台北快半年了,還是沒有去把每一間書店好好看過,至今逛的最多的是誠品。
在綠線與紅線的轉運站-中山站,有兩間誠品書店可以慢慢欣賞,一間是一號出口的南西誠品,一間是一號出口方向延伸過去的地下書街。

位在五樓的知識殿堂

南西誠品於2018年9月開幕,地上5層,地下1層的複合式空間,結合了商業與人文的特色,打造跨文化的空間。書店空間位在5樓,搭著電扶梯上升四個樓層,途中經過了服飾、手作,來到第5層,有種進入知識最高殿堂的感覺。
在五樓的南西誠品中,挑高的拱門把新書區與藏書區做了區隔,迎接人潮的新書區陳列了各色新書,吸引每一位過客駐足,瀏覽新書區的每一本新上架的書籍。新書陳列區的每一本書都讓人想翻閱,但是卻很少能夠慢下來去體會與思考。因為當你站在新書區,拿起一本華文創作小說從第一章翻閱,測試自己與這本書是否能夠互相吸引時,後面的人可能說了聲借過,你不自覺挪了身軀、旁邊的人想拿你身前的另外一本散文集,於是你向右移了一步。
外在的干擾讓你難以專注在書籍上,人來人往的五樓,其實很難靜心閱讀。
在走進拱門後好像有一股魔力,讓人不自覺放慢腳步、降低音量去瀏覽架上的書籍。 相較於新書區以封面的精心設計與書名來吸引目光,書架區的標籤與分類,其實才收藏著歷久彌新的經典著作。
拱門後的書架陳列區,才能讓我稍稍靜下來專注於書本上,不過也僅是稍稍。同樣的也是有熙來攘往的愛書人在此區前後走動,時不時就必須移動身軀與腳步,以免干擾到其他人。在南西誠品中,我尚未得到一個安穩且平靜的閱讀體驗,也許有可能是我造訪的時段不對,影響了我自己的感受。

隱身地下的曼妙書香

而誠品地下書街像是將南西誠品側放攤平,它將南西誠品每一層的特色,攤散成一間間的店面。首飾、服飾、唱片、文具,原本層層壘起的空間被平放拉長成一整條的誠品街道,少了百貨公司的商業氛圍,綿延了誠品的文藝氣息。
位於捷運站地下通道的中山站是人潮匯聚的運輸節點,誠品用一道玻璃牆隔絕了往來旅客的嘈雜與腳步,讓書店內的空間維持著靜謐的氛圍。
地下書街的人潮不如南西誠品來的多,而且通道其實更為狹小,無法容納兩人並肩走過。但是地下書街卻有著一股不言而喻的默契,每個人都會有禮的稍稍側身讓人通過。狹窄的空間也讓我在翻閱書籍的時候,感到一股安全感。不必擔心身邊的人高頻率的走動,更能專心於文字之上。
在玻璃後的誠品地下書街像是展示品,向路過的行人展示裡頭的書籍。步入其中,感受到的是被書包圍的安全充實感,也不會有店員跟前跟後向你介紹商品,少了商業氣息,多了一點獨處的自在。
台北著名的敦南誠品將於今年吹襲燈號,走入歷史。可惜我到台北的時間,還沒能與敦南誠品相處,僅僅一面之緣罷了。
avatar-img
3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右彎電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Charlie與Nico是一對居住在紐約的夫妻,兩人育有一個小孩Henry。走過十數年的婚姻生活,兩人面臨到了離婚。兩人原以為離婚可以像分手一樣好聚好散,但是為了爭奪監護權,卻鬧得不可開交。
由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改編,金智英是一名年輕的韓國家庭主婦。與丈夫鄭代賢結婚,兩人有了一名可愛的女兒雅英。金智英成為了全職的家庭主婦,放棄了個人職涯,生活剩下小孩、婆家與娘家,這樣的生活,讓智英失去了重心,迷惘不安焦慮的感受在智英心中疊加。
    走出電影院後,有一種像是看完公視人生劇展的沈重與省思,一個大而模糊的概念透過電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陽光普照」就像是你我會在街訪鄰居的口中,聽到的那些故事,熟悉感引起共鳴,讓人容易隨之陷進了劇情。
在范保德小時候,父親就拋家棄子去日本工作,只留下范保德跟著媽媽在台灣。此後,他一直留在嘉義,開了家五金行。生活除了店面,還偶爾發明、申請專利。平靜的生活,在他發現罹患胰臟癌以後,起了變化。在生命盡頭之前,范保德打算前往日本,找尋父親的蹤跡。
在回家的路上,翔太與治父子倆路過一間房子,透過門縫看到裡頭的小女孩正往外與兩人對視。治看小女孩楚楚可憐,便帶回家一起吃晚餐。幾天之後亦不見小女孩的家人有尋找的意圖。於是被「偷」回來的小女孩樹里,加上原本家中的四人,五個人就像一個完整家庭一樣生活著。
青春的界定很模糊,從生理上大概指過了青春期之後;維基百科說大約是人類8~19歲的年齡階段。從心理上則是難以界定,因為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都保持著青春期的純真跟叛逆。
Charlie與Nico是一對居住在紐約的夫妻,兩人育有一個小孩Henry。走過十數年的婚姻生活,兩人面臨到了離婚。兩人原以為離婚可以像分手一樣好聚好散,但是為了爭奪監護權,卻鬧得不可開交。
由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改編,金智英是一名年輕的韓國家庭主婦。與丈夫鄭代賢結婚,兩人有了一名可愛的女兒雅英。金智英成為了全職的家庭主婦,放棄了個人職涯,生活剩下小孩、婆家與娘家,這樣的生活,讓智英失去了重心,迷惘不安焦慮的感受在智英心中疊加。
    走出電影院後,有一種像是看完公視人生劇展的沈重與省思,一個大而模糊的概念透過電影烙印在我的腦海中。「陽光普照」就像是你我會在街訪鄰居的口中,聽到的那些故事,熟悉感引起共鳴,讓人容易隨之陷進了劇情。
在范保德小時候,父親就拋家棄子去日本工作,只留下范保德跟著媽媽在台灣。此後,他一直留在嘉義,開了家五金行。生活除了店面,還偶爾發明、申請專利。平靜的生活,在他發現罹患胰臟癌以後,起了變化。在生命盡頭之前,范保德打算前往日本,找尋父親的蹤跡。
在回家的路上,翔太與治父子倆路過一間房子,透過門縫看到裡頭的小女孩正往外與兩人對視。治看小女孩楚楚可憐,便帶回家一起吃晚餐。幾天之後亦不見小女孩的家人有尋找的意圖。於是被「偷」回來的小女孩樹里,加上原本家中的四人,五個人就像一個完整家庭一樣生活著。
青春的界定很模糊,從生理上大概指過了青春期之後;維基百科說大約是人類8~19歲的年齡階段。從心理上則是難以界定,因為我們可以隨時隨地都保持著青春期的純真跟叛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上次談過書,這次談書店,主要談台中市的書店。 我年輕時,台中市有不少書店。 我記得火車站前,中正路有學海書局。 中正路有中央書局。 三民路有汗牛書屋等數間書店。 綜合大樓二樓,有義士書局。 中華路、公園路附近有舊書攤。 萬代福地下室有萬代福書展城(好像比較晚出現)。 不定期有書展。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 當時常逛的書店有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淳久堂。 我在政大書城買各種的考試用書,但沒有要考試,純粹學學,增廣見聞。 山外出版社奠定我對西方哲學,尤其是後現代哲學的文化底蘊。 若水堂幫助我了解大陸出版市場,邂逅許多好書,尤其在英語學習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座落在「台大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間,公館商圈除了有各式美食外,巷弄間也藏著許多間二手書店,為公館商圈增加不少文學氣息。以下就以公館商區為中心,為大家推薦幾間值得一訪的二手書店,不論是學生族群還是愛書人士,都可以來這裡挖寶看看,說不定會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藏書!
Thumbnail
今天來到世貿看台北國際書展,一開始我們先逛了一整圈,看一看有什麼,後來我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動漫輕小說區,主要就是去看台灣漫畫館、尖端、台灣角川,但其實還有蓋亞可以逛,但排的人有點多就沒去逛了,這樣一輪逛下來雖然是遠不及漫展的書籍量,但也有一些漫展不會有的書,比如我就買了你的名字、花火的小說,原本也想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我經常光顧幾家書店,這些書店成為我探索知識的寶庫和心靈的避風港。 ▋政大書城 政大書城是我常去的地方之一。雖然我並沒有任何考試的壓力,但我經常在這裡購買各種考試用書,純粹是為了學習,增廣見聞。這些書籍幫助我拓展了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讓我在學習
對於書籍愛好者來說, 每個書店都是通往新世界的門戶。 書店不僅是購書的地點, 它們是知識和文化探索的樞紐。 在台北的書店裡,我不僅購買了書籍, 更從中學習到了文化的深度和多樣性。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書店的關閉,也讓人感到文化的流逝。 讓我們一起看看我在這份體
Thumbnail
上次談過書,這次談書店,主要談台中市的書店。 我年輕時,台中市有不少書店。 我記得火車站前,中正路有學海書局。 中正路有中央書局。 三民路有汗牛書屋等數間書店。 綜合大樓二樓,有義士書局。 中華路、公園路附近有舊書攤。 萬代福地下室有萬代福書展城(好像比較晚出現)。 不定期有書展。
2010年到2017年,我還在台北。 當時常逛的書店有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淳久堂。 我在政大書城買各種的考試用書,但沒有要考試,純粹學學,增廣見聞。 山外出版社奠定我對西方哲學,尤其是後現代哲學的文化底蘊。 若水堂幫助我了解大陸出版市場,邂逅許多好書,尤其在英語學習
Thumbnail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Thumbnail
座落在「台大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中間,公館商圈除了有各式美食外,巷弄間也藏著許多間二手書店,為公館商圈增加不少文學氣息。以下就以公館商區為中心,為大家推薦幾間值得一訪的二手書店,不論是學生族群還是愛書人士,都可以來這裡挖寶看看,說不定會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藏書!
Thumbnail
今天來到世貿看台北國際書展,一開始我們先逛了一整圈,看一看有什麼,後來我第一個去的地方就是動漫輕小說區,主要就是去看台灣漫畫館、尖端、台灣角川,但其實還有蓋亞可以逛,但排的人有點多就沒去逛了,這樣一輪逛下來雖然是遠不及漫展的書籍量,但也有一些漫展不會有的書,比如我就買了你的名字、花火的小說,原本也想
Thumbnail
不再是書店街的書店街:重慶南路 曾經是台北市書店、出版社最密集的重慶南路,隨著近年來出版業的不景氣,讓這些書店、出版社紛紛撤守,就連最會賺錢的金石堂書店,也於2018年吹熄燈號。從此之後,重慶南路正式卸下「書店街」的招牌,在餐廳、商旅、金融業的蠶食鯨吞下,成了台北市又一條沒有什麼特色的普通街道。
Thumbnail
敦南誠品 這幅速寫是在那個時候畫的,敦南誠品閉店讓人傷心,這句話不僅是對台北人,也是對台灣人來說的共同心聲。敦南誠品是台灣第一家24小時書店,也是台灣文化的重要象徵。它不僅是閱讀、購物的好去處,更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敦南誠品於2020年5月31日正式熄燈,結束了21年的營業。它的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