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書

含有「最近在讀書」共 5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除了影視和音樂作品,印象中未曾藉由文字內容與影像創作接觸劉若英,直到最近朋友展開斷捨離的書櫃清空行動,接收了一批藏書。《我想跟你走》是她的第四本著作,淺白樸實的風格,文章雖然輕薄短小,隨著她筆下的緩緩鋪陳,情感流瀉下的內心世界卻令人著迷,走入回憶過往的那些人那些事,我跟著被觸動感概了。
Thumbnail
0/5散文
「到了一個年紀,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憶」,但「交織成這些文字的幾乎全是往事的點點滴滴。」序文的第一段就開門見山的點出關於這本書誕生的心情,如同麥克阿瑟所言:「回憶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於是,我第二次重新翻閱這本書籍,細讀作者的人生來時路 …
Thumbnail
青青對吳念真描述父親的形象記憶深刻:「午夜父親回來,他必須把睡得橫七豎八的孩子一個一個搬動、擺正之後,才有自己可以躺下來的空間。」人生中總有些難忘的事物,在記憶中停留的姿態,也許是畫面或是聲音,長期堆疊而成。
6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2
3
夏青青說文解字 這些凍結的記憶畫面,透過回憶的文字,我們都感覺它的真實流動了。 在當年的台灣社會,特別是一大家子僅靠一份收入的日子,一處躺下來的空間其實要很努力才行。吳念真的作品總是有這些滿滿的痕跡氣味,也讓喜歡的人能走進去感受。
3
src
布克臨-avatar-img
2024/09/01
3
利我與利他精神的差別嗎?
3
I'm just Ordina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02
布克臨 請問你指我拍照的頁面內容嗎?如是,與利我、利他無關。我之後閱讀完畢會寫閱讀筆記😊😊
誰說過了五十歲的中年大叔,只會坐在街角公園抽菸大扯國家社會大事呢。在陌生的巷弄踽踽獨行,打量周遭紀錄當下,啜飲吉光片羽下的在地風味,往往是我閒來無事的日常。懷著不期而遇的尋幽心情,彷彿出國旅遊帶著新奇的眼光穿梭顧盼,也是一種意外驚喜的浪漫情愫,而我偏偏就愛這一份東轉西晃的自在。
Thumbnail
這書店的氛圍好棒😍
5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6
2
跳鼠飛行日記 進去走走會不想太快離開書店呢
2
北京城裡的胡同內的小女娃,隨父母搬家至此。從書中五個故事章節鋪陳,描繪陌生的人事景物,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透過六歲小英子童稚的雙眸,我彷彿跟著她在胡同裡東鑽西繞著,親近認識了左鄰右舍的娘姨叔伯和她的玩伴,一起度過了初來乍到北京的冬天,城南的那些事兒也就擄獲了我的心。 上次閱讀這本兒童繪本版《城南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4/08/01
3
林海音對台灣現代文學貢獻真不少,她當過联合報主編,那時大家都愛看副刊。
3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07
1
李英華 今早開車聽大愛人文講堂提及她在聯合報擔任主編的往事,真的是一位有溫暖又樂於提攜後輩的長者,當年結束純文學出版社的時候,還將曾經出版書籍的版權全部歸還給作者,因為「版權若是繼續在純文學的手裡,日後書籍一旦賣完就沒有辦法再見天日了」,聽聞這個貼心的理由非常感動!
1
六年級頭班的我,小時除了看電視之外,和鄰居玩樂的大多是DIY玩具,如燈籠、風箏、手槍等,不然就是彈珠、紙牌、橡皮筋。等年紀稍長到了城市就學後,閒來沒事蹓躂閒晃的去處就屬書店了。來回撫摸著書封,挑本鬼故事坐下來翻閱就是幾個小時,從那時養成我讀字的習慣,直到出社會後的最省錢的休閒也是到書店吹冷氣...
Thumbnail
如意-avatar-img
2024/06/09
1
哇!好棒的介紹⋯常年住國外的我常跟外國朋友炫耀這個台灣特有的文化風景。感謝您為我們留下這些寶貴的記憶。很心疼這些流逝的書店🥺!
1
朋友曾經問我:「對書店的想像是什麼?」當時我這樣回覆:「書店之於我,像是一台衝向蟲洞的太空船,跨越無形的界線,漫遊浩瀚的星河。它有傳統柑仔店的氣息,卻含有濃濃的文化咖啡因,可以是一片雜糧吐司,淡淡咀嚼後淺淺餘味;也可能是一盤凱薩沙拉,健康無負擔滿足味蕾;或許還是清粥小菜,幼者老者皆能自然親近...」
Thumbnail
小倖-avatar-img
2024/04/28
3
NOWA哥這篇文章讓我有了新靈感,讓我家變成書店樣,但只擺我喜歡的書😆
3
NOWA 50+ 的風景-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28
小倖 好靈感,期待看見你的布置照片呢。